梅+战略

搜索文档
十年前明星资方招股前夕清仓,赴港上市的溜溜梅长期价值如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00:56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由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联席保荐 标志着公司继2019年A股上市折戟后再次冲击资本市场[1] - 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16亿元达16.16亿元 净利润达1.48亿元 但面临过度依赖单一品类 食安与环保问题频发 高额营销等挑战[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11.74亿元 13.22亿元和16.16亿元[2] - 同期毛利分别为4.53亿元 5.30亿元和5.83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 0.99亿元和1.48亿元[2] - 核心产品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梅干零食类毛利率从2022年39.6%下降至2024年32.1% 西梅产品类毛利率从2022年36.7%下降至2024年32.4%[2] - 原材料成本占总营收比例2024年升至47.7% 价格波动威胁利润稳定性[3] 产品结构 - 梅干零食贡献超六成营收 2024年收入达9.74亿元占总收入60.3%[2][3] - 梅冻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2024年收入为4.10亿元占总收入25.4%[3][4] - 西梅产品2024年收入为2.24亿元占总收入13.8%[3][4] - 产品结构仍以梅类为主导 梅类产品贡献绝大部分收入[4] 营销与研发投入 - 销售费用三年累计9.02亿元远超同期净利润 2024年营销开支3.1亿元[5] - 2024年研发投入仅1890万元同比骤降44%[5]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367.7万元 3361.2万元及1894.8万元[6] - 同期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 3.09亿元及3.1亿元[6] - 销售及经销开支主要包括雇员薪酬开支 营销开支 广告开支及运输开支[6][7] 市场地位与竞争环境 - 公司在中国天然果冻行业以45.7%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梅类零食市场份额达7%连续四年位居行业榜首[10] - 行业面临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 来伊份等综合零食巨头竞争 电商及量贩零食渠道大打价格战[11] 资本运作 - 公司完成A轮到D轮四轮融资 2015年7月获得北京红杉约1.35亿元A轮融资[10] - 招股前夕北京红杉清仓退出 2024年6月公司以减资方式回购其全部股份 2025年1月完成减资登记[10] 运营风险 - 公司多次因环保违规被罚 子公司诏安溜溜2016-2018年因污水排放等问题累计罚款超67万元[8] - 黑猫平台累计400余条投诉涉及产品发霉 异物等问题 2021年某批次产品霉菌超标被通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