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右翼观念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案和柯克案枪手都是中产优等生,为什么?
虎嗅· 2025-09-15 01:02
枪击嫌疑人身份与背景 - 枪杀查理·柯克的嫌疑人为22岁犹他州男子泰勒·罗宾逊 其父亲向警方举报其行踪[1][2] - 罗宾逊来自摩门教中产家庭 父母为共和党选民 本人登记为无党籍选民 过去两次总统大选未投票[2] - 摩门教徒中60%自认为共和党人 仅23%自认为民主党人[2] - 罗宾逊为迪克西技术学院电工学徒课程三年级学生 无犯罪前科 少年时期即擅长武器使用[2][3][13] 作案动机的两种对立解读 - 一种分析认为罗宾逊基于纯粹保守主义价值观 认为柯克是"商业化MAGA掮客" 需净化保守派阵营[4][5] - 支持该观点的证据包括家庭证词显示罗宾逊称柯克"充满仇恨并散播仇恨"[5] - 另一种分析认为罗宾逊受极右翼组织Groypers影响 弹壳刻字包含4chan论坛的极右翼模因语言[7][8] - 弹壳刻字包含"嘿法西斯抓到"及《Bella Ciao》歌词等 被解读为Groypers嘲讽主流保守派软弱的话术[6][8] - 无党籍登记可能为极右翼青年规避审查的策略[9] 与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分析 - 罗宾逊与2023年7月枪击特朗普的克鲁克斯均为20余岁白人男性 来自中产家庭且无犯罪记录[13] - 克鲁克斯曾为民主党捐款后转为共和党选民 罗宾逊为无党派选民[13] - 二人均将枪口对准特朗普阵营政治人物[14] - 差异在于罗宾逊枪法熟练而克鲁克斯曾被学校步枪队拒之门外[13] 年轻群体暴力事件的社会学背景 - 大规模枪击案中约50%凶手年龄低于30岁 谋杀案件凶手最大年龄仅21岁[15] - 年轻凶手易自视为社会不平等受害者 缺乏同理心且通过极端行动获取重要感[16][18] - 社交网络算法助推极端观点形成同温层 年轻人更易受煽动暴力内容影响[18] - 年长者因人际关系及职业负担更克制 年轻学生易将极端想法转化为行动[18] 美国政治暴力趋势数据 - 自2021年1月国会山骚乱以来 美国发生300余起政治暴力事件 处于1970年代后最持久暴力时期[21] - 政治人物将事件转化为叙事工具 特朗普在嫌疑人落网前即指控"激进左翼"应对恐怖主义负责[22][23] - 中期选举临近背景下 暴力话题被用作选举话术 加剧党派对立[24] 事件对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 - 柯克遗孀警告枪击事件可能引发全美及全球范围连锁反应[20] - 政治暴力常态化可能导致更强硬立法及排他言行 削弱跨党派共识[25] - 柯克巡回演讲设计包含观众辩论环节 但激进者倾向肉体消灭而非理性论证[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