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我与无我
icon
搜索文档
雕刻时光的诗意展卷
人民日报· 2025-09-22 23:19
某种意义上,话剧《李白》和《杜甫》可以说分别代表了"有我"和"无我"的心境状态。如何把握"有 我"和"无我"之间的关系和尺度,也是需要创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历经时间考验的《李白》看 起来更加凝练完整,因为李白的行为动机和内在痛苦更加明确有力,但时过境迁,这种较为浓厚的文人 属性,如何更好地跟当下观众实现情绪衔接?《杜甫》主要依托于情节细节,大多呈现的是人情世故, 不乏现实感,因此故事更加好看,更易引发共情,但杜甫的主体人格和内在痛苦难免有所遮蔽。 对中国人来说,李白和杜甫永远都是中华文明璀璨星河中的耀眼星辰,而文人题材历史剧所应有的特殊 质感和诗意神韵,尤为突出地传递了中华美学精神。这场跨越30多年的创作接力,堪称北京人艺雕刻时 光的诗意展卷。1991年话剧《李白》首演时,主演濮存昕38岁,以青壮饰演暮年,却并不违和。话剧 《杜甫》再演,导演兼主演冯远征63岁,跟真实历史中杜甫的年龄相仿,导演尚属试水,表演已炉火纯 青。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李白和杜甫就应该是他们在舞台上呈现的样子。时代变迁如长河奔流,人的 心态和欣赏习惯也在变化,而所有的常与变、取与舍、得与失,都会因跟我们有关而有了新的意义。 《 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