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不坏决策
icon
搜索文档
用“决策罗盘”告别拍脑袋 ——读《怎样决定大事》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17:59
核心观点 - 提出STAR决策模型以应对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环境 强调行动承诺而非完美分析 打破理性行动者模型的实验室局限 [3][4][6] - 决策惰性比决策错误更严重 需克服恐惧、拖延、逃避三大弱点 通过STAR模型培养清晰思路与价值识别能力 [4][6] - 心理韧性是决策核心 体现为"最不坏决策"哲学 需构建健康、目标感、快乐和反馈四大支柱 并以价值锚定指导权衡 [7][8] STAR模型框架 - 何种场景(Scenario):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叙事 预测未来并想象最坏情况以破除恐惧 [4] - 何时行动(Time):采用狐步舞思维节奏(慢慢-快快)先充分评估选择与价值体系 后果断执行 首要任务是确定可用时间 [5] - 何种假设(Assumption):修正认知偏差的五项技巧:寻求相反信息 同等重视所有信息 摒弃非黑即白思维 倾听多方意见 细致审查信息 [5] - 何时修正(Revision):定义修正本质为"知道何时拥抱荆棘或放弃" 避免为沉没成本买单 以雷曼兄弟2008年忽略次级贷款违约信号为例说明修正警觉性的重要性 [5][6] 决策心理与价值体系 - 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失衡的适应能力 基因中蕴含潜能 四大支柱包括健康、目标感、快乐和反馈 [7] - 最不坏决策哲学:从多个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选择中选取破坏力最小的 沃伦·巴菲特2020年航空股投资案例彰显快速纠错与现金护城河价值观的实践 [7] - 价值权衡分三类:常规权衡(世俗价值对立)、禁忌权衡(世俗与神圣价值对立)、悲剧性权衡(神圣价值间选择) 明确价值序列后可迅速识别不可交换的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