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成本定价

搜索文档
关税已经收了1000亿美元,通胀为何仍不见踪影?
美股研究社· 2025-07-16 11:49
关税政策实施现状 - 美国财政部已征收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关税 预计2025年达到3000亿美元 [5] - 四分之三进口商计划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 [3] - 钢铝关税于3月生效6月加码 10%单边关税4月开始实施 [10] 通胀数据表现异常 - 连续四个月美国CPI通胀低于预期 5月数据仅为2.4% [8] - 进口价格实际呈现下降趋势 [8] - 截至7月中旬官方通胀数据仅覆盖至5月份 [11] 关税未传导至通胀的原因 - 政策实施时间过短 数据统计存在滞后性 [10][11] - 进口商提前囤积库存 目前仍在销售关税前商品 [12][13] - 企业面临定价不确定性 按"替代成本"定价机制受阻 [15][16] - 小企业更倾向自行消化成本 5月支付关税总额为2022年两倍 [17][19] - 消费者承受能力有限 超额储蓄耗尽抑制企业提价意愿 [21] - 外国出口商主动吸收成本 如日本车企降价20%抵消关税 [23] 行业应对策略差异 - 零售巨头面临社交媒体舆论压力 谨慎对待价格调整 [20][21] - 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业主收入增速出现停滞 [18][19] - 不同行业通过复杂博弈分摊成本 转嫁比例存在差异 [8][23]
关税已经收了1000亿美元,通胀为何仍不见踪影?
金十数据· 2025-07-15 06:53
关税实施现状 - 美国财政部已征收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关税,2025年预计达到3000亿美元 [2] - 四分之三的进口商计划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 [2] - 钢铝关税3月生效、6月加码,其他多项"对等"关税原定4月初宣布但被推迟 [4] 通胀数据异常原因 - 5月CPI通胀仅为2.4%,连续四个月低于预期 [3] - 进口价格实际在下降,CEA简报证实这一现象 [3] - 价格数据收集与发布滞后,截至7月中旬CPI和PCE数据只覆盖到5月 [4] 企业应对策略 - 大企业提前大量囤货导致进口激增,GDP短暂出现负增长 [4] - 企业按"替代成本"定价,但因未来成本不确定性不敢轻易调价 [5] - 小企业更倾向自行消化关税成本,5月支付的关税总额是2022年两倍 [5] 行业动态与博弈 - 日本车企主动降价近20%以抵消关税负担 [6] - 沃尔玛等零售商可能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而非直接转嫁成本 [6] - 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施压零售巨头限制价格转嫁 [5] 消费者因素影响 - 消费者因过去几年高通胀已"捉襟见肘",企业担心失去客户 [5] - 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耗尽,企业涨价底气不足 [6] - 疫情期间消费者愿意为涨价埋单,但当前环境完全不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