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睡眠
icon
搜索文档
穿越周期:AI喜临门的“隐藏菜单”
金投网· 2025-08-28 14:0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家居行业整体承压,26家上市企业中11家盈利,15家亏损[1] - 规模以上企业7425家实现营业收入3023.9亿元,同比下降4.9%,利润总额106.4亿元,同比下降23.1%[2]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龙头企业保持增长而多数企业陷入盈利困境[4] 行业面临挑战 - 过度依赖房地产相关业务,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影响导致资金周转放缓[5] -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大量企业集中于性价比赛道缺乏差异化创新能力[5] - 传统线下卖场客流减少,线上转型需提升数字营销和供应链重构能力[6] - 行业存在战略短视,重营销轻研发的速成打法难以建立长期竞争力[6] 企业转型路径 - 头部企业推广整家定制或整装模式,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客单价[7] - 部分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借助跨境平台实现品牌出海或白牌代工[7] - 部分品牌专注高端细分市场,以原创设计规避大众市场价格竞争[8] - 多数转型仍属战术调整而非战略重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8] 喜临门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1亿元,同比增长1.59%[9] -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04%[9] - 利润结构改善主要来自AI睡眠产品等高附加值智能品类增长[9] 喜临门技术创新 - 研发中心升级"净眠除醛技术",创新应用于床垫领域[9] - 推出新款净眠M系列产品和0胶床垫,满足健康环保需求[9] - 新增aise宝褓云享系列和AI净眠E系列产品线[9] - 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928项,位列全球床垫行业专利前十[13] 喜临门运营优化 - AI模块嵌入人力资源和质量检测系统,提升流程效率[10] - AI智能客服实现24小时响应,提升服务转化率[10] - 门店智能选床系统累计服务超13万人次[11] - 构建线下专卖店+线上平台的"1+N"全渠道体系[11] 喜临门生态布局 - 与2800余家中高端酒店合作提供睡眠场景解决方案[11] - 在泰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服务宜家等全球知名品牌[11] - 收购米兰映像股权至81%,强化沙发品类布局[11] - 与意大利高端品牌夏图和MD合作形成金字塔式品牌矩阵[11] 喜临门战略转型 - 品牌定位从"家居制造"转向"睡眠科技",进入大健康赛道[16] - 近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亿元[16] - 建成行业首家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自动化[16] - 与清华大学成立"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3] - 与强脑科技推出全球首款脑机接口AI床垫"宝褓BrainCo"[14] 行业转型启示 - 核心竞争力将转向用户洞察、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能力[18] - 需从"制造家具"转向"提供服务",从"售卖单品"转型为"运营场景"[18] - 转型需要技术积累、跨界整合能力和长期主义战略耐心[17] - 面临市场教育挑战,需将科技睡眠概念推向更广泛消费群体[17]
睡眠科技的脑电突围:从实验室到千亿市场的破壁革命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从科幻走向现实 Neuralink团队在同一天内成功完成两例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手术 帮助瘫痪20年患者通过意念操控进行绘画[1] - 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头皮电极获取信号 展现出更显著实用潜力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意念操控机械臂编织和亚毫米级操作精度的灵巧手[1] - 非侵入式技术凭借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 安全性高等优势 从医疗康复拓展至智能家居和睡眠管理等新兴场景[3] 脑电睡眠监测技术原理 - 脑电波是判断睡眠分期的金标准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脑电信号 量化放松指数等神经指标[4] - 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 利用声光电等干预手段调节脑波 改善睡眠质量 可穿戴头带和床垫传感系统成为消费级市场现实支点[4] - 传统智能睡眠产品仅被动记录数据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提供直达大脑的监测窗口 解决用户知道睡得不好却不知如何改变的困境[4] 脑电床垫产品创新 - 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联合推出全球首款集成脑电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 实现多模态数据传感融合[6] - 产品通过专利传感器实时捕捉脑波等生理信号 基于放松指数动态调整助眠干预方法 形成全周期睡眠闭环管理[6] - 突破传统床垫仅采集心率翻身等物理数据的局限 首次实现对大脑神经状态的直接感知 完成从被动监测到主动响应的转变[6] 睡眠健康产业发展前景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全球领先梯队 2025年被视为临床转化元年 技术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转折[8] -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战略科技力量 预计2030年中国睡眠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科技助眠赛道增速达90%[8] - 超过3亿睡眠障碍人群为基础 结合智能家居生态和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脑电技术找到极具爆发力的应用入口[8] 未来应用场景拓展 - 家庭床垫睡眠特征数据可同步至酒店智能床品和便携助眠设备 实现多场景个性化睡眠方案延续[7] - 未来脑电监测将融入枕头感知焦虑 联动灯具窗帘自动调节光线 配合空调香薰机微调环境 构建神经级智慧睡眠空间[8] - 基于脑电数据的全场景协同正在搭建个性化睡眠健康管理生态框架 拓展睡眠科技产业价值边界[7][8]
喜临门(603008):向智慧睡眠进阶
天风证券· 2025-04-29 07: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轻工制造/家居用品,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15.71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通过战略聚焦与系统性能力建设,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步发展,2024年收入保持正增,但利润或受品牌推广费用及网销费用增加影响;床垫业务增长稳健,智能睡眠技术优势巩固高端市场竞争力,根据2025Q1业绩情况,考虑当前经营环境,调整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Q1公司收入17.30亿元,同比-1.76%,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4.02%,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19.31% [1] - 2024Q4公司收入27.53亿元,同比+5.51%,归母净利润-0.5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 [1] - 2024年公司收入87.29亿元,同比+0.59%,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24.84%,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22.33%;毛利率33.67%,同减0.7pct;归母净利率3.7%,同减1.2pct [1] 分产品情况 - 2024年床垫收入52.7亿元,同比+5.05%,销量536.6万件,同比+6.19%,单价982.08元,同比+1.67%,毛利率38.40%,同比+0.12pct [2] - 软床及配套收入24.4亿元,同比-8.39%,销量110.83万件,同比+0.78%,单价2199.87元,同比-6.24%,毛利率29.32%,同比-1.13pct [2] - 沙发收入7.2亿元,同比-6.55%,销量22.23万件,同比+41.04%,单价3235.65元,同比-27.04%,毛利率18.75%,同比-6.82pct [2] 公司业务发展 - 2024年11月公司高端AI睡眠品牌“aise宝褓”正式开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3] - 2025年3月,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将产品体系从“AI助眠”升级至“AI陪伴”模式,有望推动公司从“产品交付”向“健康睡眠解决方案”进阶 [3] 分渠道情况 - 2024年经销收入32.1亿元,毛利率45.41%,同比+0.29pct,截至2024年末喜临门专卖店数量5065家,较上年末-98家;M&D专卖店数量453家,较上年末-37家 [4] - 大宗业务收入3.4亿元,同比+10.06%,毛利率15.68%,同比+0.58pct [4] - 线上收入19.8亿元,同比+9.88%,毛利率44.61%,同比+0.26pct [4] 盈利预测调整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0/5.6亿元(2025 - 2026年前值分别为5.7/6.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X/12X/11X [5]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8,678.35|8,729.14|9,455.40|10,178.74|10,893.29| |增长率(%)|10.71|0.59|8.32|7.65|7.02| |EBITDA(百万元)|922.18|826.87|927.70|1,003.96|1,067.5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28.87|322.36|424.48|502.32|560.78| |增长率(%)|80.54|-24.84|31.68|18.34|11.64| |EPS(元/股)|1.13|0.85|1.12|1.33|1.48| |市盈率(P/E)|13.88|18.47|14.03|11.85|10.62| |市净率(P/B)|1.61|1.58|1.46|1.34|1.20| |市销率(P/S)|0.69|0.68|0.63|0.58|0.55| |EV/EBITDA|5.74|6.32|5.21|3.93|3.45| [9]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呈现了2023 - 2027E的财务数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的金额变化,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指标的情况,同时还给出了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主要财务比率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