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精神

搜索文档
总台专访丨援华抗战国际友人柯棣华家人:将继承国际主义精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0:33
柯棣华医生在华事迹 - 1938年印度医生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随援华医疗队来华 为表达援华决心改名为柯棣华[1] - 在华四年期间不辞劳苦救死扶伤 1942年因癫痫病逝于中国 年仅32岁[1][5] - 1942年7月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夏癫痫发作仍坚持留守抗战前线工作[5] 柯棣华精神传承 - 柯棣华亲属将出席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1] - 侄女苏曼加拉表示其子将作为代表团成员访华 参观柯棣华工作及牺牲地[1] - 亲属博卡讲述在河北葛公村遇见八九十岁中国老人 提及柯棣华事迹时泣不成声[3] 国际主义精神内涵 - 博卡认为这是邻国危难时相互帮助的典范 希望柯棣华精神永存[6] - 苏曼加拉强调应传承国际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 各国应以友好方式解决冲突[6] - 柯棣华亲属曾参加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1]
援非医生张军桥:“不需要记住我,我们是中国医疗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00:36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事迹 -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在救援当地溺水居民时不幸牺牲,年仅38岁 [1] - 张军桥的牺牲事迹被非洲多国主流媒体报道并引发广泛社会反响 [1] - 当地网友称赞张军桥是"真正的医生",用生命换回他人生命 [1] 张军桥医生工作表现 - 张军桥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工作期间组织多场麻醉技术专项培训 [3] - 当地医护人员视张军桥为导师,称赞其乐于分享知识和才能 [5] - 同事评价张军桥是优秀的合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好人 [6] 医疗救助事迹 - 张军桥协调医疗队救助了一名无法承担医疗费的先天性脐疝患儿 [8] - 患儿母亲请求张军桥为孩子取中文名"齐鲁" [8] - 患儿母亲致悼念信感谢张医生的奉献精神 [10] 追悼活动 -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举办追悼会,3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 [11] - 医疗队同事称张军桥是带领团队乘风破浪的"船长" [13] - 张军桥生前表示"生命是我最看重的,不需要记住我" [15] 社会评价 - 坦桑尼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称赞张医生富有责任心、乐于奉献 [3] - 当地医护人员表示无法接受张医生的离去,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3] - 患者家属表示张医生的精神将继续传承和激励他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