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券双轨定价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利率债将迎“税改分水岭” 新老券双轨定价会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4 12:5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直至到期[2][3] - 政策采用"新老划断"设计 催生双轨制定价模式 新老券利差预期持续扩大[2][6] 市场即时反应 - 债券交易员紧急召开电话会议 金融机构连夜测算税负影响[2] - 8月4日债券期现券整体"先强后弱" 午后呈现摇摆态势[3] - 相同期限利率债中老券表现优于新券 国债期货不同交割月份合约分化明显[3] - 国债期货表现分化: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 10年期涨0.02% 5年期跌0.01% 2年期持平[7] - 10年期国债期货T2509合约涨0.02% T2512合约跌0.17% T2603合约跌0.34%[7] 定价机制变化 - 免税老券稀缺性溢价急速释放 新发债券需提高票面利率补偿税收成本[3] - 10年期国债票息约1.7% 恢复征税后新券票息需提升约10-11BPs维持税后收益不变[6] - 新老券或逐渐划分为两个独立板块 利率中枢相对独立[7] 机构投资策略 - 建议8月8日前重点配置免税老券 尤其是长久期国债和地方债获取稀缺性溢价[5] - 推荐关注可比信用债隐藏价值 采用"3年以内城投债多下沉挖掘 5年期优质区域拉久期"策略[5] - "多老券空新券"成为主流交易策略[6] - 挖掘利率债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 关注跨市场、期限券等多品种联动效应[2][5] 不同类型机构影响 - 银行、保险、券商自营适用6%标准税率 税后收益显著缩水[10] - 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适用3%简易征收率 税负冲击减半[10] - 外资机构2025年底前或继续享受免税待遇 小规模纳税人仍可免税[10] - 银行自营资金可能借道公募基金进入债市 债券ETF有望迎来增量资金[10] 资金配置调整 - 债券税后收益下降或驱动券商自营增配高股息股票 42家上市券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11] - 部分资金可能流向同业存单、信用债、REITs、权益等资产类别[11] - 商业银行或通过资管产品架构优化税务管理 调整持有至到期资产比例[11] 期货市场影响 - 最便宜可交割券大多在老券上 2603合约可能较早切换到新券[8] - T2512受利差因素影响也可能较早切换到新券[8] - 增值税调整提升国债期货交割期权价值 国债期货基差可能走阔[9] - 远月合约尤其是2603合约可能整体表现偏弱[9] 长期市场影响 - 政策调整基于财政可持续性考虑 债券市场发展成熟后税收优惠退出成为必然选择[12] - 一级发行利率或相对二级市场价格上行 影响当期市场情绪[5] - 央行或补充流动性配合财政政策 稳定收益率上行速度[11]
“债券增值税新政”B面:引发机构买债热情降温?银行债券交易员直言“不会”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49
政策调整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6%增值税 [2] - 采用"新老划断"原则,对8月8日前已发行的相关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2] - 国债、地方债利息所得税依然免征 [4] 政策调整原因 - 近两年债市牛市,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了80个BP,对应资本利得约8% [5] - 当前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下,恢复征税或可新增上百亿元财政收入 [5] - 我国债券市场利率债存量118万亿元,信用债存量51万亿元,税收政策调整有助于市场定价更趋一致 [5] - 粗略估算短期将带来337亿元财政收入,中期随着新增债务规模扩张税收收入将更加可观 [6] - 后续利息增值税收入规模大致在千亿元左右 [6] 对债券市场影响 - 存量债券(老券)更具税收优势,可能推动其收益率进一步下行 [7] - 新发债券可能根据不同市场情况调整票面利率 [7] - 自营机构增值税税率适用6%,资管产品适用3%,中小银行自营业务面临利息收入下降压力 [7] - 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可能迎来新老券的双轨定价,利率中枢或相对独立 [8] - 信用债的税收缴纳没有变化,性价比相应提升 [8] 对投资者影响 - 机构投资者买债热情不会因政策调整而降温 [2] - 个人投资者基本不受影响,自然人购买新发行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