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建设文明城市 繁荣城市文化(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文明)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09
北京东城—— 守护老城底蕴绘就一城新景 秋日上午,阳光洒进胡同里,温暖惬意。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院内,传出一阵阵欢笑。循声而入, 老街坊们正排练戏剧。9年前,这座四合院经过腾退、修缮和改造,成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方便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文物 资源富集,有着12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14片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 片。"我们坚持系统性推进文物修缮腾退、城市有机更新、文物活化利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品 质提升与公众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智勇说。 晨曦微露,位于中轴线最北端的钟鼓楼片区也热闹起来。家住北京钟鼓楼旁的老人范来友早早起床,来 到钟鼓楼下踢毽会友。 9月,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刚刚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白墙黛瓦,木窗飞檐,展板上,林则徐的光辉事 迹陈列其上,厅堂里,从新疆前来福州参访的旅行团朗读名言名句。 自2020年起,东城区对钟鼓楼片区实施保护更新,钟鼓楼建筑本体、室内外空间环境、周边围墙得到保 护与修缮,钟鼓楼广场铺装、绿化、照明等设施完成整治与提升,中轴线上再现 ...
快评丨小洲村的困境,不只是艺术家出走
南方农村报· 2025-06-09 03:02
快评丨小洲村的 困境,不只是艺 术家出走_南方 +_南方plus 广州市海珠区的 小洲村曾被誉 为"华南最大原 创艺术工作室集 聚地",但如今 这一村落却面临 着园区停摆、艺 术家出走、商业 凋零的困境。与 近些年小洲村 的"每况愈下"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深圳市的大芬 村。同样起步于 上世纪90年代, 后者不仅成功实 现了产业升级, 更成为享誉国际 的"中国油画第 一村"。目前, 大芬村正向 着"国际艺术街 区"甚至更高远 的目标迈进。 小洲村的兴起有 其特定历史背 景:上世纪90年 代,岭南画派大 师关山月、黎雄 才被当地传统村 落的风貌吸引, 率先在此设立工 作室。随后,广 州美院的师生接 踵入驻,小洲村 由此从"水果 村"变身为"艺术 村"。鼎盛时 期,小洲村聚集 了200多位艺术 家、400多家商 铺,每年接待的 艺考培训学员超 万人,形成了完 整的艺术产业 链。然而,繁荣 景象在2016年后 急转直下,高峰 时期的游客量如 今十不存一。 到底是什么导致 了小洲村的迅速 衰落?明面上的 转折点有两个: 一是艺术家看重 的传统风貌被破 坏。2013年的数 据显示,村内 179栋在建房屋 中,近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