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援藏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格桑花为什么这么绚烂(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西藏经济发展 -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65亿元 [1] -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达到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时间 [1] - 西藏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 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2.49万公里、1359公里 [2] - 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 [2] - "交通天路""电力天路""数字天路"等"高原天路"纵横交错,打破空间阻隔 [2] 产业发展与生态致富 - "桃花盛开的地方"走上生态致富路 [2]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破土动工 [2] - 广东南海之滨的鱼养进世界屋脊的湖,东北的鹿落户青藏高原,云南的葡萄在海拔3600多米的地方成功培育 [3] 对口支援与民族团结 - 启动"组团式"援藏以来,2100余人次教育人才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校 [3] - 近2000名医疗人才带来4400多项新技术,填补当地250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3] - 普玛江塘乡氧气暖气全覆盖,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 [3] 精神传承与边疆建设 - 楚鲁松杰乡长扎罗表示"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5] - 岗巴边防营全军驻防海拔最高的建制营,8级以上大风一年有200多天 [5] - 从老西藏精神到"两路"精神,再到援藏精神,体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拼搏 [5]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 谱写西藏新时代华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02:26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回顾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老西藏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1] - "老西藏精神"包含特别能吃苦、战斗、忍耐、团结、奉献五大特质[1] - 该精神推动雪域高原创造人间奇迹并成为发展核心动力[1] 老西藏精神的历史渊源 - 精神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十八军进藏建设时期[3] - 由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同孕育[3] - 贯穿和平解放和建设西藏全过程[3] 新时代西藏发展机遇 - 当前西藏迎来全新发展阶段[5] - 全国建设者持续涌入参与高原建设[5] - 建设者在艰苦环境下创造非凡业绩[5] 尼玛县文旅产业突破 - 那曲市尼玛县平均海拔4800米年均气温-4℃[7] - 援藏干部孙鹏创新文旅模式打破门票经济[7] - 通过引入旅游博主等新打法实现旅游收入首破亿元[7] 援藏工作模式演进 - 1994年以来中央累计派出11批1.4万援藏干部[11] - 帮扶模式从资金输血转向产业造血[11] - 当前进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交接阶段[11][13] 新时代援藏工作方向 - 新一批干部强调传承老西藏精神[13] - 计划引入新理念开创发展新局面[13] - 重点加强民族团结和人才培养[11][13]
镌刻在海拔4500米的人生高度
陕西日报· 2025-08-04 00:03
文旅产业发展 - 普兰县通过勘测23处景区景点全面摸清文旅资源底数,冬季客流量增长280% [1] - 推动"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完工并启用智慧导览屏 [4][9] 农业技术突破 - 在阿里地区成功种植6个品种草莓,单个大棚周收益超2000元,并引进火龙果、柑橘等水果 [2] - 引进油菜、苹果、枣等农牧新品种54个,培育高原生猪品系,试种鸡心果、红枣并实现挂果 [2][3] 产业升级与投资 - 组建陕建象雄、海澜航空等4家属地公司,落地全国首个高原无人机产业示范基地 [4] - 招引9个项目总投资19.7亿元,建成西藏首个工业级"直接提锂"项目 [4] 基础设施建设 - 西部机场集团援建普兰机场通航,狮泉河农贸市场、左左乡公路沿线提升工程改善物资供应 [4][5] - 16列运煤专列运送4.2万吨优质燃煤保障阿里群众过冬 [5] 教育与医疗支援 - "陕阿教师学习共同体"覆盖阿里7县,800余名师生赴陕西研修,10所高校建立实习基地 [6][7] - 医疗援藏开展128项新技术,完成761种大中病本地救治,AI远程会诊平台首次开通 [8] 民生改善 - 噶尔县典角村搬迁安置工程安置500多名群众,阿里高中宿舍供暖项目结束无暖气历史 [5] - "一户一箱一册"项目配备藏语说明书药箱,培训学校老师解决用药难题 [7] 文化交流与融合 - "百名陕厨"培训14名阿里农牧民,陕藏青少年融情交流活动入选全国援藏案例 [9][10] - 10名阿里学者加入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名陕西文艺家进藏采风 [10]
从“浙”到“那”:海拔4512米之上,那些援藏的故事
杭州日报· 2025-06-09 03:10
"千万工程"试点示范村"杭嘉新村"。 西藏那曲市是浙江对口支援城市,海拔4512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 李浙峰早已习惯了这里高寒低氧低压的高原环境。即将返杭的他,对这片土地满怀不舍之情,闲暇 时他就到藏族同胞家里走走,看看自己一手张罗的杭嘉援藏展示馆,还有杭嘉新村和杭嘉医院…… 李浙峰是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市指挥部副指挥长、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22年 7月,李浙峰与其他6名援藏干部人才来到那曲,并在杭嘉公寓的签名墙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签名墙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红色标语,让援藏干部们感受到了 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标语下面,签着密密麻麻的援藏干部的名字,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 1994年,对口援藏大幕正式拉开。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杭州自1995年开始选派第一批干部 对口支援那曲,此后每三年轮换输送一批援藏干部,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0批56人,投入援藏资金近 11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82项。随着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的建成,那曲的基础设施、经济产业、文教医疗 等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0批杭州援藏干部人才共12人,包括干部3人、医务人员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