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项目

搜索文档
莎车人造钻石产能破10亿将建全球领先生产基地 上海助农项目农户收入翻番
第一财经· 2025-08-17 01:27
上海援疆项目概况 - 上海对口援疆项目为莎车县带来技术、人才和投资,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1] - 项目涵盖人工钻石生产和巴旦木深加工两大领域,形成创新产业模式[1] 人工钻石产业 - 碳索芯材采用MPCVD技术生产纯度99.999%的人工钻石,填补南疆高端新材料产业空白[2][3] - 公司首批投产678条生产线,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3][4] - 二期规划1500-3000条生产线,达产后年产50万克拉钻石,目标占据全球培育钻石市场15%份额[4] - 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量产无色或接近无色的大尺寸高品级金刚石[3] - 培育钻石价格仅为天然钻石五分之一,成为华为、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4] 巴旦木深加工产业 - 小蜂农业专注巴旦木、核桃等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6] - 产品包括坚果油、能量棒、燕麦片等,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6]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利用母公司全国6000家销售网点实现"东店西厂"模式[7] 就业与经济效益 - 碳索芯材现有80多名本地员工,计划年底扩至300人,明年达800人[8] - 与莎车技工学院合作定向培养300名技术工人,提供月薪4000-5000元[8] - 小蜂农业一期带动就业200余人,月均收入2500元,可提供300余个岗位[9] - 与21个村结对帮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农民收入翻番[9] 区域经济发展 - 喀什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367.77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88亿元,增幅342.4%[11]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4.47%和230.52%[11]
莎车人造钻石产能破10亿将建全球领先生产基地,上海助农项目农户收入翻番
第一财经· 2025-08-17 01:14
上海援疆项目产业培育 - 上海援疆团队通过技术和投资在莎车县培育人工钻石和巴旦木创新食品等高附加值产业 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1] 人工钻石产业技术突破 - 中国金刚石产量占全球90% 但主要产品为高温高压黄色金刚石 应用于工具领域 附加值低 高品级大尺寸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进口平均价格为出口的5倍 [3] - 碳索芯材采用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PCVD)建设全球最大人工钻石生产基地 该技术无需电极放电 避免金属污染 实现金刚石薄膜高速生长 [4] - MPCVD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产品纯度达99.999% 除首饰外还应用于半导体、医药医学、航空航天领域 成为华为、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5] - 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成分相同 价格仅为天然钻石的五分之一 [5] 产业规模与规划 - 碳索芯材首批投产678条培育钻石生产线 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填补南疆高端新材料产业空白 [4] - 二期规划1500至3000条生产线 达产后年产50万克拉钻石 占据全球培育钻石市场15%份额 [6] - 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预计构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链 [6] 巴旦木深加工产业 - 小蜂农业注册资金1200万元 开展巴旦木、核桃油深加工项目 生产坚果油及干果、谷物、糖果、花茶等产品 [8] - 利用全国近6000家大型连锁卖场、超市及电商平台销售渠道 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2024年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 [9][13] 就业带动与人才培养 - 碳索芯材现有80多名本地一线员工 计划年底扩招至300名 明年达800人 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技术工人 [10] - 实习期间月工资2400元包吃住 转正后计件工资达4000-5000元 属当地较高收入水平 [10] - 小蜂农业一期带动就业200余人 月均收入2500元 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 [11] 产业链协同与乡村振兴 - 碳索芯材与21个村结对开展精准帮扶 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使农民变产业工人 家庭妇女变职场女性 [11] - 小蜂农业通过合作社收购农户巴旦木、核桃等近万吨 入社农户收入翻番 带动种植户增收 [11] - 企业计划将部分加工环节分散至农户家中 提供设备支持促进增收 [11] 地区经济发展成效 - 喀什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367.77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88亿元 增长342.4% [12]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4.47%和230.52% [12]
北京援疆项目让新疆农牧民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新华社· 2025-07-11 01:23
北京援疆项目对新疆农牧区的影响 - 北京援疆部门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打造"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项目,带动和田县稻香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当地居民通过土地流转分红、房屋出租和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农家乐老板月收入达5000元左右 [1] - 北京市累计投入约50亿元援疆资金,实施200多个产业援疆项目,促进就业超10万人次 [2] 北京援疆项目的具体实施案例 - 在兵团十四师皮山农场建设现代化自动蛋鸡养殖场,采用全链条自动化饲养技术,蛋鸡苗成活率达99.7%,带动当地合作社和养殖户参与合作 [2] - 北京援疆部门组织50家北京采购商参加新疆农产品交易会,签约采购总额达5.7亿元,投入2亿多元扶持特色农产品产销,打造"蔬菜队""辣椒基地"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2] - 援疆项目帮助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60余个品类产品进入外省市场,并设置6800个公益性岗位促进本地就业 [2] 北京援疆项目的产业带动效应 - 援疆项目在农牧区落地包括自动化种植工坊、棉纺织企业和现代文旅场所等,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 通过产业援疆带动当地形成"产业兴、就业旺、民生暖"的发展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