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式出海

搜索文档
特朗普又放了墨西哥一马
虎嗅APP· 2025-03-09 02:42
美国对墨西哥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多次推迟对墨西哥加征25%关税的政策,最新推迟至4月2日,此前类似政策在2019年也曾因美墨协议终止[2] - 行业人士认为美国对墨关税政策更多是政治手段,与中国已实际加征20%关税形成对比[2] 中企在墨西哥投资趋势变化 - 2022-2024年中国对墨直接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但近期咨询量下滑,扩产计划搁置甚至出现裁员[4] - 部分企业尝试与客户协商分担潜在关税成本,如某汽配企业愿承担5%关税,否则将面临亏损[5][12] - 家电企业调整供应链策略,将墨西哥产能占比从30%降至18%,同时提升越南基地至45%[14] 墨西哥吸引中企的核心因素 - 美墨加协定(USMCA)提供零关税优惠,尤其对高关税产品(如36%关税的皮革制品、300%关税的床垫)吸引力显著[10] - 供应链安全需求推动中企建立闭环生产体系,规避国际制裁风险[11] - 重要工业基地厂房租金年涨幅达5%,蒙特雷地区达7-8美元/平方英尺/月,部分超上海水平[8] 墨西哥运营挑战 人力成本与管理 - 墨西哥生产岗位平均薪资约5000元/月,工程师月薪3600美元,均高于中国同类岗位[18][19] - 罢工频发、员工流动性高(年更换率超100%),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生产成本达中国2倍[22][23] - 本地雇佣比例要求严格(非管理层9:1),劳动权益意识强,如取消下午茶致技术团队集体离职[23] 供应链与效率瓶颈 - 汽车行业供应链较成熟(占GDP20%),但电子等行业供应商稀缺,PCB板价格高2-3倍且需提前3月预订[28] - 建厂周期因环评拖延从18个月延至26个月,纸箱等原材料价格达中国3倍[26] - 政府审批效率低下,官员自由裁量权大导致行政磨合成本高[25] 中企应对策略创新 - 形成"互助联盟"共建配套工厂(如纸箱厂、线路板车间),降低包装成本与交货周期[28] - 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技术前哨站"模式,中国打样后通过保税快线72小时交付北美,毛利率显著提升[29] - 合规管理差距明显,日企通过"合规日历"获3%税收返还,而中企因环评延迟遭日罚2万美元[31] 行业结构性特征 - 成功企业需自带完整供应链(如汽车集群)或采用轻资产模式(电子组装关键工序)[29] - 墨本土供应链存在结构性缺陷,如螺丝供应商最小起订量远超实际需求[26] - 劳动合规问题突出,中企工资虽比本土企业高10%-20%,但福利仍逊于欧美企业[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