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折叠屏手机超薄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战争”,是否真的有意义?
36氪· 2025-07-17 11:38
折叠屏手机技术发展 - 2019年2月首批折叠屏手机亮相MWC,但早期产品因材料不成熟导致可靠性问题[1][3] - 行业曾将大折叠屏视为手机行业下一代顶级旗舰的象征[3] - 2025年折叠屏新机普遍追求轻薄设计,但引发技术妥协的质疑[3][4] 轻薄设计的代价 - 超薄折叠屏手机采用性能较低的SoC方案或限制性能调度以降低发热和功耗[6] - 大折叠屏手机影像硬件普遍妥协,未采用1英寸大底方案,副摄CMOS尺寸缩小[6] - 机身过薄导致摄像头凸出明显,可能影响握持手感[8] - 高密度电池技术提升容量但牺牲快充功率和效率,超高硅负极设计可能影响电池寿命[8] - 超薄机身压缩内部空间,外放扬声器性能相比早期厚折叠机型退步[10] 厂商的产品策略 - 同一型号折叠屏手机在不同配色或存储版本中存在厚度、重量和电池容量的刻意区分[11][13] - 顶配版本采用更高密度电池,走量版本则使用低密度方案以控制成本[13] - 厂商通过配置差异平衡宣传效果与入门价位,但可能掩盖激进设计的技术隐患[15] 市场细分与定位 - 折叠屏手机被刻意设计为性能与影像的折中,避免与直板影像旗舰和游戏手机直接竞争[18][20] - 直板影像旗舰性能调校保守,游戏手机影像孱弱,大折叠屏主打轻薄但牺牲其他功能[20] - 厂商通过不完美的产品设计实现市场细分,确保各产品线目标受众不重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