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错误

搜索文档
欧盟官员抱怨,中国已治住了美国,他们现在信心满满,将拿捏我们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05
中欧贸易谈判态势 - 中国在谈判中展现出战略自信 拒绝在电动汽车关税和产业补贴问题上妥协 以稀土供应为杠杆要求欧盟取消45%的电动汽车关税 [1] - 中国手握全球稀土加工97%的产能 以及43.8%的电动汽车电池和97%的太阳能板供应链 形成对欧谈判的绝对优势 [1] - 欧盟的反制措施效果有限 医疗设备采购排斥中企后 中方立即对等限制欧洲企业并加征白兰地关税 [1] 清洁技术产业格局 - 欧洲在清洁技术领域高度依赖中国 而美国在能源和半导体领域对华依赖度较低 导致谈判底气差异显著 [3] - 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接受15%对美出口关税 承诺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并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暴露产业自主性缺失 [3] 欧盟政策结构性矛盾 - 欧盟对华政策存在三重矛盾:定位混乱(2019年将中国定义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成员国分裂(匈牙利等国主张合作而东欧国家紧跟美国)、机构内耗(欧洲议会与欧委会立场冲突) [3] - 欧盟将中国实力视为威胁却把美国胁迫当作"可靠伙伴关系" 这种意识形态偏见导致其无法理性处理国际议题 例如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印采取双重标准 [5] 全球供应链控制力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限制迫使美国在芯片关税问题上让步 三个月后以同样策略应对欧盟 显示其对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绝对掌控 [1][3] - 欧盟在商业自主性缺失的情况下 安全依赖北约导致被迫在经贸上对美让步 削弱其对华谈判筹码 [3][5] 产业博弈长期影响 - 中欧峰会仅达成有限气候声明 而欧美关税协议被讽为"滑跪投降" 反映欧盟全球影响力衰退趋势 [5] - 欧盟沉迷价值观说教且将对华政策"外包"给华盛顿 导致其逐渐丧失大国博弈的入场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