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创模式

搜索文档
一篇Cell论文是怎么变成一家公司的?
虎嗅· 2025-09-24 06:09
18个月,从实验室到一家生物科技(Biotech)公司。 2022年5月,北京大学杜鹏团队在《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植物免疫蛋白通过挽救microRNA的缺 陷实现广泛的抗肿瘤反应》的研究论文。 作为这篇论文的共一作者,2018级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 究院的博士生,萌生了以原创科研成果为起点,进行创业的念头。 长年来,在试图迈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坠落于"死亡谷(Death Valley)"的科技初创公司不计其数。对 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源头创新"更是意味着冗长的产品开发周期和难以预测的临床试验,入局之险可 想而知。根据《中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蓝皮书2024》,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多年停留在 5%左右的低位,高校专利成果转换率仅约为3.9%。 就在这篇论文发表的前一个月,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迎来了新院长刘德英,后者以"一纸公文、一枚 公章"接手了北大双创学院的建设工作。 按照刘德英的描述,这个机构当时"没有预算、没有场地、没有编制",相当于白手起家,负责研究制定 学校创新创业的方向和战略。 刘德英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党委书记,在注意到该院教授杜鹏领导的团队最新发表《Cell》论文 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