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四连炸后,马斯克的星舰终于翻身了,但火星还远着呢
36氪· 2025-08-27 04:26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 - 星舰第十次试飞实现关键成功 完成所有预定测试项目 包括顺利点火进入预定轨迹 打开载荷舱门释放8颗模拟星链卫星 在轨点火试验 以及重返大气层后实现海面软着陆 [1][17][18][19] - 一级助推器B16在返回过程中尝试极高难度的双发动机减速着陆 精准对准海面虚拟目标点 完成整个减速过程后坠入海中 测试摸清了超重型助推器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边界 [17] - 二级飞船S37在重返大气层环节进行大胆实验 包括拆除部分隔热瓦 安装全新金属隔热瓦和带主动冷却功能的新型隔热瓦 采用更平滑的边缘隔热瓦 并安装正式可承载受力的二级捕获点 最终顶住数千度高温考验 [19] 星舰2025年试飞挫折记录 - 年初至6月经历四连败 1月17日S33未挺到二级关机 3月7日S34发射后几乎同一时间失败 5月28日S35挺到关机但再入过程中信号丢失 6月18日S36地面测试时突发爆炸 导致飞船报销和测试台瘫痪 [3][5][6][8][10][12] - 四连败是公司最糟糕的试射记录 问题涵盖结构应力 零件损坏 发动机故障 物理谐振和材料暗伤等 可靠性远不如今年已成功发射100次的猎鹰9号火箭 [12][32][34] 历次失败具体原因分析 - 第九次试飞失败因一级助推器再入攻角最高达17度 导致贮箱内隧道管破裂泄漏 甲烷和液氧异常混合爆炸 [20][21][23] - S35失败因燃料箱顶部扩散器结构损坏 导致高压气体泄漏到头锥 使飞船姿态失控旋转解体 [25][26] - 第八次试飞失败因二级飞船中央3台猛禽发动机中的一台发生硬件故障 导致推进剂意外混合和点燃 [29] - 第七次试飞失败因飞船尾部推进系统遇到异常强烈共振 远超地面模拟数据 导致推进剂管路和连接部位承受额外应力引发泄漏 [29] - S36地面爆炸因COPV高压罐在生产过程中留下微小损伤 在高压下瞬间破裂引爆整艘飞船 [29] 技术改进与迭代计划 - 第十次试飞中一级降低再入攻角 二级扩散器重新设计 能更高效输送增压气体并减少结构应力 新设计经更严格测试 在发射工况下无损工作预期使用寿命10倍以上 [23][27] - 三代星舰已从PPT走向生产线 包括新版栅格舵体积更大强度更高 数量从4个改为3个 作动机构全部改成内藏式 一级捕获点重新设计与栅格舵整合 [54][58][60][61] - 换装猛禽3代发动机 生产和测试在得克萨斯州完成 发动机数量调整 一级发动机排布变成裸奔状态 二级增加3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 推力大增以适应拉长设计 [60][63][65][67] - 后续迭代计划继续拉长箭体 完全重复使用情况下运力宣称将达200吨 新建二号发射台专为三代及未来型号服务 不兼容现有二代星舰 [67][69][71] 项目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星舰是公司倾尽全力打造的项目 目标实现轨道级运载火箭完全重复使用 最终将人类送上月球和火星 [3] - 项目首要任务是帮助NASA完成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 这是基本盘和获得NASA投资的关键 [36] - 火星计划选择阿卡迪亚平原作为着陆点 因具备浅层水冰 地势平坦 气候宜人和数据完善等优势 目标在2026年底或2028年窗口期发射无人星舰和擎天柱机器人上火星 [38][40][44][51][54] - 若成功实现入轨发射 完整回收和在轨加注三个关键节点 将提升火星计划可信度 并为新一代星链卫星发射部署奠定基础 [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