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利用

搜索文档
太空电站:点亮未来的“宇宙灯塔”
齐鲁晚报· 2025-09-19 16:29
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随着地球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 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啥要建 太空电站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所谓"太空电站",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 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 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会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昼夜更替等 因素影响而衰减。太空中的太阳能却非常充裕。 庞之浩介绍,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 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并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最后地面转换装置再将其转换为电能 接入电网。 太空电站不受天气和纬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可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 当。 不仅如此,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 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比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需再四处寻找充电桩,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 还需攻克多重技术难题 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攻克多重 ...
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发热”
陕西日报· 2025-08-25 00:51
项目背景与起源 - 2005年初刘加平首次进藏体验严寒 拉萨夜间温度零下十几摄氏度且室内电暖器效果不足[1] - 发现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 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但未有效转化为热能[1] - 提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技术构想 替代高成本高损耗的"发电再转热能"模式[1][2] 技术研发历程 - 2005-2007年团队30多次进藏实地调研 克服高原反应及恶劣环境进行技术测试[7][18] - 研发大型太阳能集热板技术 实现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并储存至蓄热水池[16] - 突破集热系统设计 耐极端温差材料及热能存储输送等关键技术难题[6][15][26] - 2007年交付首套太阳能技术参照系数应用标准至西藏建设厅[9] 项目成果与推广 - 2018年底建成浪卡子县规模化太阳能供暖示范项目 集热场面积2.3万平方米[21] - 实现零碳排放供暖 覆盖11万平方米居民区 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21][22] - 截至2023年累计建成30余处示范工程 惠及藏区50余万群众[27] - 曲松县项目建成4万平方米集热器与2.6万立方米蓄热水池系统[27] 团队发展与传承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累计2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17] - 形成刘加平-刘艳峰-王登甲三代科研团队接力 持续攻关18年[13][23][26] - 201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团队将30万元奖金全额捐赠当地[27] 技术特性与优势 - 实现"集热-蓄热-供热"智慧联动系统 运行保证率达100%[22][27] - 开发适用于分散住户的"暖床"装置 兼具日间散热与夜间取暖功能[18] - 近零能耗太阳能供暖技术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替代传统牛粪燃料[26][27]
海尔申请太阳能随动控制系统等相关专利,能够为空调机房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
金融界· 2025-07-26 01:41
专利技术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太阳能随动控制系统、太阳能随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371027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1] - 该专利技术包括伺服子系统、模拟信号子系统和时空调度子系统,通过获取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照强度信号和当前时空信息,控制太阳能电池板转动到最佳角度,为空调机房提供电能 [1] - 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空调机房外部,通过该系统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1] 公司背景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96709.088914万人民币,对外投资15家企业,参与招投标4353次,拥有商标127条,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29个 [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93638.162532万人民币,对外投资19家企业,参与招投标3430次,拥有商标259条,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19个 [2]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943811.4893万人民币,对外投资58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698次,拥有商标285条,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10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