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一体化

搜索文档
吉林天空地一体智慧监测网络织就绿水青山“守护之网”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1:46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 - 构建覆盖水、气、声、土壤、生态等全要素的感知网络 形成全域监测一张网[2] - 大气监测实现双网并行 126个站点县区全覆盖 全年审核空气质量数据约724万个[2] - 水质监测自动覆盖率达75.2% 全年审核地表水及饮用水数据超660万个[2] - 土壤监测累计完成796个点位监测 地下水57个国考点位纳入国家考核[2] - 声环境监测通过137个智能站点日均处理19万个数据 夜间达标率87.8%[2] - 生态遥感通过卫星无人机红外相机协同 实现从事后分析到事前预警转变[3] 三级协同机制创新 - 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机制 开展飞行检查与盲样考核[4] - 全年完成127项内部考核和3轮外部考核 颁发254人上岗证 累计考核2494项[4] - 试点持证上岗改革将考核周期压缩至两天 松原中心两年扩项60项[4] - 延边中心创新声纹与水生生物监测 梅河口填补水质有机物监测空白[4] - 吉林中心四十年积累109属浮游植物和60属底栖动物本底数据库[4] 数据链贯通与应用 - 打通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决策应用全链条 提升治理效能[5] - 空气质量预报体系24小时在线 72小时准确率超90% 全年发布1314期预报[5] - 每日推送7天预报与健康指南 水质预警机制支持快速响应[5] - 实时监控水质自动站数据 全年审核13万个执法监测数据和40余万个自行监测手工数据[5] - 白城参与国家级噪声声纹数据库建设 长白山利用遥感反演多类数据集服务生态质量评价[6] 技术能力与人才建设 - 采用分布式协作模式精准锁定38条生态破坏线索 涉及面积20.88公顷[8] - 推行导师制培育技术骨干 分层培养2名国家级专家2名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拔尖创新人才1名创新创业人才10名损害评估专家和15名高层次人才[8] - 松花湖监测船升级 长白山引入激光雷达 梅河口新增40余台高精设备[8] - 通过科技力量实现从人防向技防单点向协同的跨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