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发展模式

搜索文档
特步困局:弃亏损品牌换业绩增长,操控赛事丑闻、鞋底频繁开胶等争议侵蚀信任根基
金融界· 2025-08-19 10: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至68.38亿元 经营利润增长9.1%至13.05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1.47%至9.14亿元[1] - 若包含2024年11月剥离的盖世威及帕拉丁业务 营收实际同比下滑5.07%[1] - 2024年营收增速为6.55% 较2021-2023年22.53%/29.13%/10.94%的增速显著放缓[1] 行业竞争地位 - 2024年营收135.77亿元 不足安踏708.26亿元的五分之一 低于李宁286.76亿元的一半[2] - 2024年净利润12.38亿元 安踏169.89亿元为其13.7倍 李宁30.13亿元为其2.4倍[2] - 过去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0.66% 低于安踏15.85%和李宁15.64%[4] 营运效率 - 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132.40天 远高于安踏20天左右和李宁13-15天[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28亿元 显著低于安踏167.41亿元和李宁52.68亿元[5] - 2025年中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74亿元 同比下滑6.37%[5] 品牌战略 - 多品牌战略受挫 累计耗资超20亿元收购的盖世威及帕拉丁业务持续亏损 出售价1.51亿美元较收购价2.6亿美元折价42%[7] - 当前主品牌收入占比88.5% 索康尼及迈乐仅贡献11.5%[7] - 主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60.53亿元同比增长4.5% 毛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 线下店铺总数净减少42家[9][10] 产品结构 - 跑步品类为核心 2024年厦门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破三"选手穿着率分别达43.8%和22.5%[6] - 品牌认知高度集中于跑鞋 时尚化延伸不足 缺乏服饰爆款产品[6] - 对比安踏通过FILA开拓时尚运动场景 李宁通过"中国李宁"立足潮流运动 特步仍过度依赖单一跑步品类[6] 品牌声誉 - 2024年北京半马因外籍选手护航事件被组委会解除合作关系[11] - 绍兴马拉松出现跑鞋开胶脱落事件 客服回应与宣传标语形成反差[11]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688条投诉 主要涉及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质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