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共治提升社会韧性
icon
搜索文档
韧性城市怎么建
经济日报· 2025-08-30 23:20
第四,以空间治理的"微更新"激活"细胞再生"。对城市而言,老旧小区、城中村就是最易受损的"薄弱 细胞"。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下足"绣花"功夫。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探索"小规模、渐进式、参与 式"微更新,既守住了烟火气,也提升了安全值。包括保留原有街巷肌理,植入抗震加固、消防安全、 雨洪调蓄等功能;引入社区营造师,发动居民共同绘制"风险地图",把邻里网络转化为应急网络;通过 功能混合、留白增绿,提升社区在极端情景下的"孤岛存活"能力。 第五,构建多元共治的"免疫系统"提升社会韧性。生命的强大离不开免疫系统,城市风险往往具有跨 域、跨界、跨灾种的特点,必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的"抗体"。一方面,完善"市—区—街 道—社区—网格"五级应急响应链,如北京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深圳的"应急第一响应人"制度, 把治理末梢延伸到楼道、家庭;另一方面,培育韧性文化,把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区 教育,常态化开展"无脚本"演练,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成为市民自觉。 有韧性的城市能够在风雨中挺起脊梁,在创伤后迅速痊愈,在挑战前不断进化。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