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宋代历史

搜索文档
庄语乐︱宋代历史是被“塑造”出来的吗?
新浪财经· 2025-04-30 03:16
书籍概述 - 美国学者蔡涵墨教授新著《塑造宋代历史:史料与叙事》中译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4年12月出版,全书644页,定价119元 [2] - 本书是海外学界研究宋代史学史与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成果,首次运用当代解构主义理论分析宋朝史学的主要修辞特征 [2] - 全书分为导论和十一章,导论提出"活的史学"概念,正文分为"史料"(前五章)和"叙事"(后六章)两部分 [3] 核心论点 - 作者将宋代历史著作视为"动态"创作过程,提出"宏寓"概念,认为宋史史料是政治工具,由"谄媚皇室"和"共治工具"两大要素组成 [4] - 本书核心观点是宋代历史被"塑造"出来,历史编纂服务于政治目的,而非客观记录 [4] - 作者将"宏寓"分解为三大主题:"仁政之国"、"神化太祖"与"奸邪谱系",分别对应第八、九、十章 [10] 史料部分分析 - 第一章分析《宋会要》,认为其编修目的是作为"故事"参考而非历史记录,但论证存在逻辑漏洞 [5] - 对《太平故事》与《国朝会要》关系的论述缺乏证据,且忽略南宋俗书《太平宝训政事纪年》的反证 [6][7] - 对富弼《太平故事》中"仁政"解读存在偏差,误将宋太祖平定全国表述为"宋初治国基本性质" [7] 叙事部分争议 - 第六章提出宋代"故事"与"祖宗之法"形成独特历史叙事,但对"经筵进故事"起源时间判断错误 [9] - 对"祖宗"概念界定与引用学者曹家齐原意不符,擅自添加"北宋灭亡"和"神宗之前"的断限 [10] - 第八章"仁政之国"论述中刻意延后"仁政"概念出现时间,错误标注《三朝宝训》成书年代 [11] 研究方法问题 - 高频使用后现代术语如"叙事"(364次)、"文本"(348次)、"解构"(50余次),却否认后现代主义倾向 [24] - 忽略关键史料如《建隆遗事》对陈桥兵变的记载,以及学界对《涑水记闻》编纂过程的研究共识 [16][17] - 采用不科学的"页数统计法"分析《宋史》传记篇幅,无视元修《宋史》保留北宋《国史》面貌的基本事实 [21] 学术背景影响 - 作者以唐代文学研究出身转入宋史,其"语言学转向"研究方法导致过度强调文本主观性 [23] - 对宋代士大夫精神追求存在文化隔膜,将李心传修史动机简单归结为政治干预,忽略"为己之学"的表述 [27] - 研究路径类似迈克尔·罗杰斯对《苻坚载记》的解构,均因过度强调主观因素而受到学界批评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