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治理

搜索文档
建筑物外墙脱落风险如何消除? 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央广网· 2025-08-08 10:47
核心观点 - 上海静安区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协同治理模式 运用无人机航拍建模和红外热成像技术 推动高层建筑外墙脱落隐患的排查与修复 消除城市公共安全风险[1][3][7] 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航拍建模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测绘外墙空鼓情况 通过红外线成像生成颜色差异判断空鼓面积[3] - 技术团队依据测绘数据推算瓷片脱落影响范围 正常情况与恶劣天气下分别评估风险扩散程度[3] - 技术调查官出具《电子数据检验技术意见书》 显示疑似空鼓区域距离人行道边缘3.12米 非机动车道6.94米 机动车道10.44米 高架桥面17.84米[7] - 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理论坠落半径为5米 按安全冗余原则计算警戒范围26米 所有测量距离均在警戒范围内[7] 整改行动 - 公益诉讼志愿者出具《外墙砖脱落风险安全评估报告》 认定需尽快开展工程修复[7] - 检察机关依法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 督促制定解危计划[1][7] - 相关行政机关5月底组织施工单位完成外墙修补 修复面积从8平方米扩大至10平方米 修复后形状规整且颜色与原建筑外立面接近[7][8] - 7月底台风"竹节草"来临前 检察机关组织责任单位与人大代表回访 确认整改效果[7][9] 治理模式 - "检察监督+行政履职"协同治理模式有效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获人大代表建议推广至城市安全治理更多领域[9] - 多方协同机制可实现风险早期发现与低危害阶段处置 特别适用于特大城市安全管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