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类智能体

搜索文档
外滩大会一线投资人热议Agent投资路径:通用与垂类智能体的路径权衡
环球网· 2025-09-13 02:43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技术正从大模型向多模态、AI Agent与具身智能跃迁 产业处于技术奇点与商业爆发交汇口 [1] - 智能体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快速渗透 下一代智能硬件竞争焦点为"会做事、总在场、有记忆、能进化" [1] - 世界模型建立将推动智能体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实现自主学习甚至与人类共同发现新物理规律 [1] 智能体发展前景与挑战 - 高容忍度场景(如线下中介、情感陪伴)将优先落地 但需要精确数据闭环的场景仍需发展过程 [3] - 金融场景容错率极低 市场对交付完成度要求越来越高 [4] - 需平衡时效性、准确性和成本 构建用户安全感 并与全球监管机构互动 [4] 中国AI应用竞争力 - 中国AI应用走在国际前列 多个全球"首个智能体"来自中国 [3] - 中国过去20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积累了大量产品经理能力 技术跟进速度快 [3] - 预计未来全球最顶尖的智能体中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创业团队 [3] 投资策略与方向选择 - 智能体公司估值尚未锚定 商业化处于早期阶段 [5] - 通用智能体天花板更高但投资风险更大 垂直智能体超额回报想象空间有限 [5] - 蚂蚁集团投资以垂类智能体为主 选择标准为市场空间大、付费意愿强、能构建护城河 [7] - 需持续关注算力等底层基础设施 Token消耗及能源支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7] 创业与竞争策略 - 智能体创业需避开大模型能力迭代主赛道 避免被大模型公司版本升级冲击 [7] - 应基于能力定义具体服务领域(如Replay在编程领域的实践) [7]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投资:一方面投资与复杂工作流紧密结合的To B应用 另一方面投资高风险高天花板的通用方向 [7] - AI时代产品增长靠创新而非流量 应优先构建产品再随模型能力提升 追求认知领先与极致执行 [4] - 新一代Agent产品应具备"天生全球化"特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