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放射性污染治理

搜索文档
韩国科学家研发太阳能人工植物,20天可净化95%放射性铯污染土壤
环球网资讯· 2025-09-25 02:49
技术突破 - 成功开发太阳能驱动人工植物装置 可在20天内将受放射性铯污染土壤净化率提升至95%以上 [1] - 装置核心创新在于模拟自然界植物蒸腾作用原理 无需外部电力供应与额外水源补给 仅依靠太阳能实现持续运行 [1] - 装置直接插入污染土壤中 "茎干"结构在太阳能驱动下将含放射性铯水分抽取至顶部"叶片" 特制吸附材料高效捕获铯离子 净化后水分通过自然蒸发回归土壤形成闭环循环 [3][4] 应用优势 - 传统土壤放射性铯污染修复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该技术将周期大幅缩短至20天且净化率超过95% [4] - 装置完全依赖太阳能运行 无需接入电网 在偏远核污染现场和农村污染农田等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具有极强适用性 [4] - 装置具备优异可重复使用性能 "叶片"内吸附材料达到铯饱和状态时可便捷更换 废弃"叶片"经酸性溶液清洗后铯元素可被有效去除 吸附剂能多次回收利用 [4] 行业痛点 - 放射性铯尤其是铯-137同位素具有约30年半衰期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易溶于水并在生态系统中快速扩散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肌肉与骨骼 显著增加癌症发病风险及器官损伤概率 [3] - 当前土壤放射性铯污染净化仍是全球性难题 主要手段是将污染土壤挖出后集中处理 这种方式成本高昂且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3] - 天然植物吸收法净化效率低下 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影响显著 且吸收了放射性物质的植物本身会成为新的放射性废物面临二次处理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