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分片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时创能源20250903
2025-09-03 14:4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光伏行业及上市公司时创能源(时创科技)[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光伏电池片、创新材料(如清洗辅助品、二次制绒产品)、设备(HCT设备、Topcon研磨设备、叠栅设备)及组件技术开发[7][8][37]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营收约4.5亿元 同比增长68% 主要受益于电池片出货量大幅提升及设备营收增长[2][6][7] * 净利润亏损1.79亿元 归母净利润-1.792亿元 同比有所下降[2][6] * 总资产约为45亿元[2][6] * 经营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负2.4亿元收窄至负6000万元[31] **电池片业务表现** * 电池片出货量从去年的0.3吉瓦大幅增加至1.05吉瓦[7] * 电池片价格同比下降 但通过转向N型Topcon路线实现满产[7] * Topcon产线容量约为3吉瓦 实现营收接近2.6亿元 同比增长两到三倍[11] * 210N电池片入库效率达25.4%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1] * 单瓦毛利亏损减少2至3分钱[11]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坚持原创技术蓝海战略 加大研发投入[8][32] * 推出二次制绒产品和自研清洗辅助品 提高电池转化效率0.05-0.1个百分点[8][9] * 清洗辅助品营收超4000万元 同比增长39% 氢氟酸用量下降85%[9][34] * 细分领域市占率略有增长[8][10] * 叠栅古秦组件量产持续推进 单面叠层工艺已跑通 第二代双面叠层工艺开发初步完成[12] * 中试线叠栅平均效率达到26%以上[12] * 计划10月开始182×97.5尺寸量产 11月底启动182×105尺寸量产 12月下旬推出第二台210尺寸设备[13][14] * 当前叠栅组件功率达650瓦 预计10月达655瓦 年底提升至660瓦[3][14] * 效率目前约26% 年底有望提高到26.4%[3][14] * 计划应用四分片技术以提高效率并降本[5][24] * 电子片产能已提升 但未开始使用双面抛光技术 当前通过眼膜方法处理绕度问题 效率可达26.3%-26.4% 目标优化至26.6%[5][25] **叠栅技术量产挑战与规划** * 当前合格率约为80% 性能达标 但成本和良率仍需优化[14][19] * 主要优化方向是镀锡过程中的锡层厚度控制 最大问题是断芯和扭转[18] * 预计一个月内可提升合格率以配合10月份量产需求[14] * 大型设备单线设计产能为500兆瓦(双轨设计)[15] * 目标在明年1月形成500兆瓦的大规模自动化流水线[15] * 目前成本未达预期 与成熟Topcon有差距 浆料成本每瓦贵约一厘钱[20] * 正在优化镀银层厚度(从600纳米减少到300纳米以降低20%成本)及材料粗细(从118-125微米优化到105-109微米)[21] * 对未来量产后的降本目标有信心 预计可降低两分钱左右[21] **行业环境与竞争策略**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在570至630吉瓦之间 但国内电池和组件有效供给产能仍在1000吉瓦左右[4] * 行业处于严重过剩阶段 平均产能利用率约50%至60%[4] * 公司通过叠栅技术提升功率4%-5% 降低每瓦成本 进行差异化竞争以实现盈利修复[5][29] * 公司占全国电池产能不到0.5% 需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29] * 认为叠栅型Topcon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具强大竞争力 而BC技术更适合屋顶应用[30] * 与通威保持合作 合作模式有所变化 会给予通威优先条件[22] **各业务板块发展与展望** * 清洗辅助品业务因降本增效(显著降低氢氟酸用量和废水处理成本)需求而增长 但未来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强 竞品模仿快 对公司效益贡献可能有限[34] * 材料事业部未来将重点开发研磨材料、丝线材料等新产品[35] * 传统日常辅助品业务会随电池产线产能波动 作为行业龙头保持稳定业绩[36] * 公司业务框架围绕材料、设备、电池和组件四个方向搭建[37] * 通过叠栅技术量产后 导电丝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曲线[37] **研发投入与资本市场沟通** * 在行业多数公司缩减研发费用背景下 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持续增加[32] * 研发投入旨在实现高效化和差异化 是公司的生存之道[32][33] * 希望资本市场理解其长期主义理念 鼓励原创技术应用 并允许一定的发展周期[39] * 期待叠栅组件技术及其他创新领域持续突破[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