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抗战

搜索文档
烽火侨心 以身报国(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0:42
齐倩茹摄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步步加深。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 人挺身而出。他们利用自身优势,或捐款捐物,或进行国际宣传,或回国服务,投入抗日救国运动。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接受采访,谈及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时说,他们打破党派、侨 团、阶层的界限,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世界各区域的华侨实现了大团结、大联合,为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囊相助 据潮龙起介绍,全球多地华侨踊跃开展各种募捐活动,如赈济难民、救济伤兵、棉衣捐、雨衣捐、购 车、购药、慰劳等,募捐方式分为常月捐、特别捐两大类。还有一种募捐方式是购债。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有约半数海外侨胞捐过款,捐款总计逾13亿元,侨汇更达95亿元以上。广大 侨胞积极回国投资,为中国经济"输血",支援抗战。 抗战时期,在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的领导下,华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募捐活动,其中包括影响巨大的"一 碗饭运动"。 美国医药助华会等团体于1938年6月17日联合发起"一碗饭运动",以出售每枚50美分的人道襟章形式募 款,每名捐助者可凭襟章到指定餐厅吃一碗炒饭,炒饭成本以外的饭钱用于 ...
抗战胜利的丰碑上,刻着全球华侨的名字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3:37
抗战胜利的丰碑上,刻着全球华侨的名字 中新网8月29日电 (记者 齐倩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步步加深。在中华民族危难 关头,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挺身而出。他们开辟抗击日本等法西斯侵略的海外战场,利用自身优势, 或捐款捐物,或进行国际宣传,或回国服务,掀起抗日救国高潮。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谈及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时说,他们打 破党派、侨团、阶层的界限,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让世界各区域的华侨实现了大团结、大联合, 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夯实了组织基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囊相助 为国"输血" 抗战时期,在各地救亡团体的领导下,华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募捐活动,其中包括影响巨大的"一碗饭 运动"。 受"漂母与韩信"典故启发,美国医药助华会等团体于1938年6月17日联合发起"一碗饭运动",以出售每 枚50美分的人道襟章形式募款,每名捐助者可凭襟章到指定餐厅吃一碗炒饭,炒饭成本以外的饭钱用于 赈济中国灾民、支援抗战。 活动在旧金山等美国大中小城市同步启动,参加者估计超百万,前总统胡佛、旧金山市长等也来助阵, ...
记者手记|一封旧信背后的赤子英魂
新华社· 2025-08-28 13:05
记者手记|一封旧信背后的赤子英魂 新华社记者聂晓阳 近日在翻阅档案时,我看到一封微微泛黄的手写书信。那是1986年复刊前夕菲律宾华文报纸《商报》总 编辑于长庚写给新华社马尼拉分社讨论供稿合作的信。那一刻,我仿佛被牵引着穿越时空,看见一段沉 重却又闪光的家族往事。 于长庚的父亲于以同先生,1919年创办了《商报》的前身《华侨商报》(1986年更名为《商报》)。中 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远在菲律宾的华侨社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出钱出力支援祖国。于以同被推选为菲 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宣传主任,他和众多侨领一起动员侨界筹款捐物,使得菲律宾华侨筹得的款项 在南洋各国名列前茅。 于以同派记者到中国进行战地采访,报道中国抗战,揭露日军暴行。《华侨商报》等华文报刊也成为抗 日的舆论阵地,不断报道战事消息,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因而在侨界影响日增。 当日军的铁蹄占领马尼拉后,当时已是菲律宾第一大华文报纸的《华侨商报》主动停刊,以免充当侵略 者的宣传工具。日军以威逼利诱强令复刊,于以同坚持拒绝合作,1942年4月15日与其他11位侨领一同 就义。据战后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殉难的在菲华侨华人超过数万。今天,马尼拉华侨义山公墓的烈士纪 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