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招聘

搜索文档
印媒刊文:“6封推荐信”难倒印度大学求职者
环球时报· 2025-09-23 22:49
学术成绩伴随等级固化 如此严苛的推荐信制度究竟有何必要?院校会认真审阅吗?近日,我们接到印度理工学院工作人员的紧 急电话,要求在截止日期前提供推荐信。对方声称无需长篇大论或规范格式,只需要推荐人某封邮件中 的简短文字即可。如此轻率对待推荐信的做法,令人不禁质疑其存在的意义——难道推荐信只是招聘流 程中的形式主义? 学术成绩与排名决定着学术岗位的录取机会。在印度许多国立理工学院的招聘页面中,申请者需从下拉 菜单中选择"学位等级",若非"第一等"则申请流程立即终止。这与种姓制度如出一辙——人伴随种姓出 生,也随着种姓终老。如同种姓等级的固化,学业分数也决定着学术机会是否可及。在这些由国家资金 资助却设置准入门槛的机构中,"第二等"或"第三等"的群体没有进入机会,更没有改变现状的可能。然 而,决定考试表现的社会文化、经济与地域因素,却被狭隘定义的"优异"悄然掩埋。 《印度快报》 9 月 19 日文章,原题:博士学位不足以进入学术界:推荐信如何成为边缘群体学生的障碍 印度的学术职位招募广告及申请流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种姓制度与社会文化资本的存在。尽管印度 大学的排他性特征及对边缘群体(即印度"表列种姓""表列部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