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合规化转型

搜索文档
有地区监管下发助贷业务征求意见稿,“24%+权益”模式能否合规?
第一财经· 2025-07-30 12:09
监管政策动向 - 北京金融监管局下发首个地方助贷业务管理征求意见稿 对助贷新规进行操作性细化 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合作并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1][2] - 征求意见稿严禁通过会员权益或增值权益方式变相提高综合融资成本 并针对线下助贷合作提出多项禁令 包括禁止支付约定外费用和强制搭售金融产品[1][3] - 监管方向整体趋严 与近期各地加强线下助贷机构违规整改行动相呼应 深圳十余家银行曾集体澄清与不法贷款中介合作[3][4] 行业应对措施 - 助贷机构积极评估缓冲垫情况并加急整改 同时探索24%+公证 24%+保险 24%+AMC等新模式可行性[1][6] - 24%+权益模式面临重大阻力 因会员权益服务成为投诉重灾区 某第三方平台相关投诉累计超5000条 主要反映默认勾选和退费复杂问题[5] - 部分助贷机构预计24%-36%客群会出现损失 因任何整改方案都难以在低客诉情况下覆盖风险成本[6] 市场影响分析 - 行业约40%-60%客户存在多头借贷现象 若24%-36%利率渠道收紧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风险 推高整体坏账水平[6] - 借款需求将向两端转移 要么压缩至24%以内 要么上浮至36%以上 机构后续将使定价公开透明避免诱导过度借贷[6] - 24%+公证模式通过公证处代收保证金运作 但面临公证受理量级有限和法院批量诉讼受理难的技术难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