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冒名顶替综合征
icon
搜索文档
JHU教授揭秘学术潜规则:普通博士如何打破鄙视链翻盘?
36氪· 2025-09-26 13:12
博士生涯不只是刷论文、攒指标!名校鄙视链、被抢题的恐惧、爆款论文的关键、导师与社区的关系……这些潜规则才真正决定学术道路的走 向。约翰霍普金斯助理教授Anand Bhattad用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份给博士生的硬核生存指南。 你是不是也常常怀疑:自己的博士路走对了吗? 导师说「好好做研究」,可到底什么才算「好」? 刷论文、做实验、发论文,焦虑一刻没停过。但扎心的是,名校出身的人似乎天生就领先一大截。 约翰霍普金斯的一位年轻教授回顾自己的博士之路,总结了那些没人明说的潜规则。 这不是励志鸡汤,而是一份来自学术一线的「硬核生存指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助理教授Anand Bhattad在回顾自己博士之路时说: 我很幸运,跟着一位名气很大的导师,在一个强项目里读博。这种组合帮我打开了很多门。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学术界也存在「老男孩俱乐部」效应:顶尖学校更愿意互相招聘,从而形成了封闭的学术输送网络。 这并不是个人感觉,而是有数据支撑。 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绘制了计算机科学的教师招聘网络图。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教师招聘网络。箭头越粗表示招聘关系越密集,顶尖学校在网络中牢牢占据核心。 结果显示:只有 ...
这11种思维模式,是内耗的根源
36氪· 2025-09-20 05:03
遗憾的是,思维陷阱在焦虑的成功人士中极为常见。为了逃避它们,有人选择拼命加班,其他人则会通过药物或酒精、回避或消极对抗等方式应对。不过 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首先是了解各种各样的陷阱,辨认出自己最容易陷入的陷阱。然后可以有意识地采取直接、有研究支持的步骤,解放自我。 思维陷阱在焦虑的成功人士中极为常见。为了逃避它们,有人选择拼命加班,其他人则会通过药物或酒精、回避或消极对抗等方式应对。不过还有更好的 解决方法。首先是了解各种各样的陷阱,辨认出自己最容易陷入的陷阱。然后可以有意识地采取直接、有研究支持的步骤,解放自我。 尼哈尔·查亚(Nihar Chhaya)讲述了一个故事。尽管被领导力教练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评为全球前100名高管教练之一,查亚过去经 常仍会想象自己的业务陷入困境,并且怀疑如果自己在一家更大的公司,是否会比现在单枪匹马干得更好。"在我看来其他人都很完美,"他说,"而我却 十分平庸。" 我承认自己也承受了同样的痛苦。最近,我受邀加入了一个邀请制的商业书籍作者群,顿时十分惶恐。在这些畅销书作家、受欢迎的TED演讲人,甚至三 星上将中,我何德何能可以加入其中?这导 ...
克服职场自我怀疑的3个简单步骤
36氪· 2025-08-21 07:24
职场心理障碍现象 - 慈善拍卖师从业20多年仍存在自我怀疑心理 表现为担心露怯和认为他人更专业[3] - 冒名顶替综合征在职场女性中尤为普遍 影响职业晋升和薪酬谈判[4] - 症状表现为否定自身价值 不敢要求升职加薪 甚至产生不应参与会议的想法[3][4] 心理障碍应对策略 - 停止负面思维循环 避免因他人无心之言陷入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5] - 重新解读他人话语 将中性评论转化为积极评价 例如将"经常来办公室"解读为对团队价值的认可[6] - 建立自我肯定机制 不再依赖外部认可 认识到自身始终具备内在力量[7] 叙事重构方法 - 通过场景重写技术转换认知 将"孩子长大可多来办公室"重构为对 multitasking 能力的赞赏[6] - 需要主动掌控内心叙事 相信他人善意而非预设负面评价[6] - 接受成年职场无额外奖励机制 自我认可比外部肯定更重要[7]
“质疑自身能力”背后的心理学
36氪· 2025-08-16 23:08
核心观点 - 高成就者普遍存在智力自我怀疑现象 82%的人在职业生涯中会经历冒名顶替综合症[4] - 自我怀疑表现为五种行为模式:完美主义者 天才型 独行侠型 超级英雄型 专家型[5][6] - 通过认知重构 即时学习 寻求帮助 庆祝成就和实验性思维可建立智力自信[8][9] 智力自我怀疑的普遍性 - 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存在自我怀疑现象[1] - 谷歌员工内部匿名群组显示多人存在相同恐惧[4] - 1978年心理学家首次在高成就女性中发现该现象 现影响所有人群[4] 神经机制表现 - 自我怀疑时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异常活跃 陷入焦虑循环[4] - 前额叶皮层因过度负荷难以准确评估实际能力[4] 行为模式特征 - 完美主义者设定超高标准 对未达100%目标感到失败[6] - 天才型期望快速掌握事物 将正常困难视为不适配证据[6] - 独行侠型拒绝寻求帮助 试图独自解决所有问题[6] - 超级英雄型通过过度工作掩盖能力不足[6] - 专家型要求掌握全部信息才行动 不断追求认证[6] 应对策略 - 用"边做边学"替代负面自我叙述[9] - 按任务需求即时学习技能 每周记录新掌握内容[9] - 将寻求帮助视为需要练习的有用技能[9] - 庆祝微小胜利并通过元认知实践创造成长循环[9] - 将挑战分解为实验 培养好奇心减少失败恐惧[9]
11种思维陷阱,让你陷入焦虑不可自拔
36氪· 2025-06-04 01:29
思维陷阱与职业表现 - 控制焦虑可提升工作表现和创造力 使个体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领导者并推动创新变革 [1] - 成功人士普遍存在思维陷阱现象 如尼哈尔·查亚的自我怀疑案例显示 即便顶级高管教练也会陷入"他人完美而自我平庸"的认知偏差 [3][26] - 思维陷阱导致沟通障碍和决策失真 对团队领导力产生负面影响 [3] 常见思维陷阱类型 - 黑白思维:将事物极端化为非黑即白 如面试失误即视为整体失败 需用"和"替代"或"来平衡认知 [6] - 贴标签:将行为错误升级为人格否定 如"失败者"标签会阻碍改进 需用实例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7] - 妄下结论:包含读心术(揣测他人负面评价)和预测未来(消极结果预设) 需通过事实核查纠正 [8][9] - 小题大做:放大微小问题至灾难级别 如绩效瑕疵等同于失业风险 [10] - 过滤:选择性关注负面信息 如演讲者忽视多数好评而纠结单一批评 [11] 特定职业场景陷阱 - 低估正面信息:成功人士将成就归因运气 导致错失发展机会 如案例中同事因低估演讲能力放弃公开角色 [12] - "应该"陈述:用"应该""必须"等词汇制造压力 如职业成就未达预期时的自我苛责会抑制行动力 [13] - 社会比较:横向对比引发焦虑 如销售数据对比破坏团队协作 [14] - 个人化与责备:过度担责(管理问题归咎自身)或推诿责任(问题完全归咎下属)均属认知偏差 [15][16] 应对策略与方法 - 认知重构:识别焦虑根源 将神经质转化为前瞻性优势 如查亚通过业务成功事实缓解焦虑 [21][26] - 行为干预:身体活动(运动/书写)可中断思维循环 引导冥想优于传统冥想防过度沉思 [23][24] - 语言阻断:用"不""停"等直接指令打断消极思维 形成条件反射式应对机制 [25] - 幽默化解:认识思维陷阱的荒谬性(如错字导致解雇)可快速缓解焦虑 [22]
职场生存指南:打工前我要是知道这些就好了
36氪· 2025-05-24 00:03
公司管理文化 - CEO因琐事对员工发怒并强调"不跟我就是反对我"的专制管理风格 [1][2] - 员工因反复修改网页颜色等无效工作消耗士气 [1] - 新管理层上任后公司运营趋于稳定 [5] 职场生存法则 -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维持员工士气 士气低迷会导致人才流失和内耗 [7] - 招聘应优先选择"足够优秀的好人"而非"天赋异禀的混蛋" 才能越高者越需谦逊 [8] - 彼得原理普遍存在 员工需通过持续学习和团队协作应对能力不足 [9][10] 组织权力结构 - 销售与财务部门在企业决策中拥有最高话语权(烧钱抢市场的初创公司除外) [14] - 小团体势力影响重大 非正式关系网可能超越职级限制 [12] - HR部门本质效忠CEO而非员工 裁员时不会透露真实原因 [20][22] 薪酬与绩效体系 - 加薪预算通常仅允许2%-3%的涨幅 分配过程易引发内部矛盾 [15] - 绩效评估受非业绩因素影响 团队凝聚力可能压倒个人能力评价 [17] - 优秀员工可能因性格问题被压低评分 平庸员工可能因管理者偏好获高分 [17] 职业发展建议 - 职位头衔不反映实际职责边界 员工需平衡能力展示与同事关系 [11] - 职场忠诚是单行道 企业危机会优先考虑利益而非员工情谊 [26] - 员工应保持职业选择权 过度留恋可能错失更好发展机会 [24][25]
吴恩达: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你的职业生涯?
36氪· 2025-05-22 11:00
人工智能编码能力 - 编码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技能,类似于现在的读写能力 [1] -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应用范围远超传统软件工程,可在任何产生数据的场景中使用 [2] - 线性回归等AI模型可帮助小型企业优化运营,如披萨店的人员配备和供应链管理 [2] 人工智能职业发展路径 - 职业发展三步骤:学习基础技能、从事项目工作、找到工作 [3] -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持续学习,技术更新速度比成熟领域更快 [3] - AI项目具有高度迭代性,项目管理面临特殊挑战 [4][5] 人工智能技术技能 - 机器学习基础技能包括理解各类模型和核心概念 [7] -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神经网络等知识 [7] - 关键数学领域包括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微积分 [8] - 软件开发技能可显著增加就业机会 [8] 人工智能项目执行 - 识别业务问题而非AI问题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14] - 评估AI解决方案需考虑技术可行性和业务价值 [16] - 项目里程碑应包括机器学习指标和业务指标 [17] - 资源预算需涵盖数据、人员和集成支持等要素 [18] 人工智能求职策略 - 角色转换或行业转换可采取分步策略降低难度 [27] - 创业公司比大公司更易于实现角色转换 [28] - 信息面试是了解目标公司和角色的有效方式 [31][33] - 简历和项目组合是求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36] 人工智能职业成功要素 -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对大型项目至关重要 [43] - 建立职业网络和社区比单纯社交更有价值 [43] - 良好习惯和纪律性是长期成功的保障 [45] - 利他主义态度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