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

搜索文档
拓展“公园+”城市更宜居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13
在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咖啡书屋,感受"抬头看树、低头看书"的闲适;在深圳虹桥公园的"最治愈 夜市",体验非遗推拿、草药香囊手作的魅力;在合肥骆岗公园,购买"低空游览"航线空中俯瞰园 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松弛感、自然感"的向往 和"微度假"的需求日益强烈,开始渴望更丰富多元、更具体验感的活动内容与消费场景。 "公园+"的探索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要素一"加"了之,而是一项以民众福祉为导向的,改造升级基础设 施、考验精细化治理能力的系统工程。在做加法升级功能的同时,需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共 赢。 要坚持在公园的基本功能定位基础上,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本,规划具有复合价值的场地空间,提供公 园绿地的增值服务。需明确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商业用地面积配置范围,重点考量商业业态引入对公园 环境与公共秩序的影响,保证公园绿化率和生态性,避免违规侵占公共活动空间,让公园失去本色。 要健全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全周期的综合治理机制,提升系统协调能力。园林管理涉及资源整合和协调 发展,可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公园事业,积极探索城市公园的创收增效。深化"一园一策"管理机 制,建立科学、系统 ...
千座公园筑起上海“绿色家底” “千园之城”的基础是数量 但关键是品质 让公园也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多功能空间载体
解放日报· 2025-08-28 01:42
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李茂君 摄 记者 陈玺撼 背靠外环,沿龙吴路向南百米,名为"无限阳光"的向日葵花海"涌"入眼帘。 65岁的退休职工刘芳激动地挽住老伴,享受"家门口"蝶变带来的惊喜。 30多年来,华泾地区这片百米宽的外环林带一直作为城市和郊区间的柔性缓冲带,履行着生态隔离防护的重要使命。曾经 的小树苗长成了密林,外环两侧的乡野"长"成了闹市。刘芳望向身边"防护林"的眼神里多了期盼:希望多些休闲游憩空间。 愿望很快变为现实,包括老沪闵路至长华路段外环林带在内,约30万平方米空间整体规划建设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 期,今年全面开放。 作为上海第1000座公园,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见证上海迈入"千园之城"新阶段。 温度 达成"千园之城",但上海未放缓脚步,早在2021年,更长远宏大的目标就已设定:到2035年,上海公园力争达到2000座。 1868年,外滩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建成,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园林的城市。 如此"只争朝夕",有人不理解,但这恰恰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温度"所在:渴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附近公平享 受优质的生态福利。 这一用意,落实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