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建设里程碑 - 上海迈入“千园之城”新阶段,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成为第1000座公园 [5] - 到2035年,上海计划将公园数量提升至2000座,目标宏大 [6] - 从1868年第一座公园到千座用了一个半世纪,而下一个千座计划仅用十年 [7][8] 公园的生态与社会功能 - 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基石,具备降温增湿、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蓄滞雨水等功能,例如和平公园新增8700立方米滞蓄空间可覆盖36公顷区域 [9][10] - 公园是破碎化生境的黏合剂,助力獐等一度消失的物种回归并繁衍生息 [10] - 公园提升居民幸福感并激发创意,是吸引和留住全球高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1] 城市土地资源盘活策略 - 上海坚持将优质土地资源用于公园建设,如世博文化公园地块若用于商业开发土地收入可超1000亿元 [13][14] -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改造灰色空间为口袋公园,例如金谷园小区后门公园将居民地铁通勤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至一两分钟 [15] - 开放单位附属绿地,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162个开放共享,其中47个升级为口袋公园 [16] 公园品质提升与无界融合 - 上海推动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自2022年起中山公园、复兴公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公园陆续打开围墙 [18][19] - 改造后的乐山绿地去除围墙,获得街区支持,超过2000家单位和商户参与摆摊 [20] - 公园功能从基本生态服务扩展至商业、社区活动、体育项目和文化艺术等多功能叠加 [18] 公众参与公园建设 - 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广泛征集公众意见,有2.24万名市民参与初步设想,其中“双子山”项目由市民提议并攻克技术难点建成 [22] - 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的设计采纳了华泾镇孩子们的意见,将游艺设施设计为昆虫主题,与公园记录到的55种传粉昆虫的自然家底相契合 [22][23]
千座公园筑起上海“绿色家底” “千园之城”的基础是数量 但关键是品质 让公园也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多功能空间载体
解放日报·2025-08-28 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