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救援资源保护

搜索文档
任性冒险浪费公共资源,该罚!
新华网· 2025-08-28 00:51
事件概述 - 深圳对两名擅自闯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每人处以5000元罚款 开出全国首例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1] - 游客在台风预警期间未携带应急物资 穿着洞洞鞋登山 手机电量不足导致救援难度增加 [2] - 救援历时12小时 救援人员需在风雨湿滑环境中进行摸黑搜救 [1][2] 社会反响 - 公众普遍支持处罚措施 "全国推广"呼声强烈 [1][2] - 舆论认为任性冒险行为浪费公共救援资源 应让违规者承担责任 [2] - 多地已明确规定因个人原因涉险动用公共救援资源需由违规者担责 [2] 行业影响 - 公共救援资源被大量消耗于本可避免的个人冒险行为 [2] - 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包括驴友违规穿越禁区和游客无视警告遇险等情况 [2] - 每次救援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并使救援人员面临生命危险 [2] 政策导向 - 处罚措施被视为对违规者的必要惩戒和公众警示教育 [2] - 强调公共救援资源不容肆意挥霍 规则底线不容突破 [2] - 通过法律手段明确"谁违规谁担责"的原则 [2]
新华网视评|任性冒险浪费公共资源,该罚!
新华社· 2025-08-27 09:16
事件概述 - 深圳对两名擅自闯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每人处以5000元罚款 开出全国首例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1] - 事件起因于游客在台风预警期间违规登山 最终被困并触发12小时风雨救援 [1] - 公众对处罚措施表示支持 呼吁"全国推广"以遏制浪费公共救援资源的行为 [1] 违规行为细节 - 涉事游客穿着洞洞鞋登山且未携带应急物资 手机电量不足显著增加救援难度 [1] - 救援人员需在风雨中于湿滑野路进行摸黑搜救 过程极其艰难 [1] - 该行为属于可避免的人为风险 直接消耗大量公共救援资源 [1] 行业治理趋势 - 多地已明确规定因个人违规涉险动用公共救援资源需实行"谁违规谁担责"原则 [1] - 处罚机制兼具违规惩戒与公众教育双重功能 旨在减少同类事件发生 [1] - 事件被视为公共资源保护与规则底线维护的重要警示案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