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政治化

搜索文档
穿透监管红线下的资本突围,华友钴业溢价143%高位变现BCM股权,换来准入美国市场门票
华夏时报· 2025-09-14 04:00
交易概述 - 华友钴业拟将其持有的参股公司LG-HYBCM,Co,Ltd(BCM公司)25%股权转让给丰田通商 交易涉及股份数量1311.37万股 总金额1.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61亿元) 预计为华友钴业带来约4.72亿元投资收益 [2] - 交易完成后 BCM公司股权结构变更为株式会社LG化学持股51% 丰田通商持股25% 华友钴业持股24% 公司由中韩合资企业转化为中日韩三方合资 [5] - 截至今年8月末 华友钴业所持BCM公司49%股权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6.94亿元 此次转让25%股份交易金额1.21亿美元 溢价幅度达143.28% [5] 交易背景与动因 - 本次出售系为了满足美国《大而美法案》关于电池材料进入美国市场的要求 以及欧盟CRMA法案对电池关键原材料的限制条件 [2] - 通过将持股比例由49%降低至24% 华友钴业踩线规避了《大而美法案》的股权穿透审查(该法案规定若外国政府持股超过25%可能被认定为FEOC) 实质上是在政策框架内为其产品保留美国市场"入场券" [2][6] - 《大而美法案》对《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条款作出重大修订 将FEOC(受关注外国实体)限制范围大幅扩展 旨在防止中国公司获得税收抵免并减少对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依赖 [6] 合作历史与业务关系 - 华友钴业与LG的合作始于2018年 双方在韩国设立合资公司 共同拓展锂电材料市场 [4] - 2019年华友钴业与LG化学合资的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落地无锡 规划产能10万吨 总投资340亿元 [4] - 2022年5月 华友钴业子公司巴莫科技以514.06亿韩元认购LGBCM(本次交易标的公司)并持有49%股权 BCM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高品质三元正极材料 规划2027年及以后年产能达6.6万吨 [4]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丰田通商的加入增强了BCM公司在日本及全球车企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 提升客户信任度 同时为华友钴业带来国际化协同机会 有望借此打通日本、东南亚乃至欧美市场 [5] - 作为丰田集团核心供应链平台 丰田通商在资源、物流、销售网络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 日资背景不仅降低政策敏感度 也可能为BCM带来更多稳定订单与客户黏性 [8] - 华友钴业可能从投资控股者转变为"资源型战略合作者" 通过资源、技术和全球协同获得新的价值释放空间 公司下一阶段战略重点是通过"资源+技术+资本联盟"模式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5][8] 财务与运营影响 - 华友钴业境外业务比重显著提升 从2018-2024财年境内、外业务占比由7:3转变为4:6 境外业务毛利达18.84% 高于境内业务的13.85% [7] - 2024年、2025年上半年 华友钴业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分别为361.80亿元、241.93亿元 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9.36%、65.04%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 同比增长17.68% 其中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超过六成 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7% 镍产品同比大幅增长83.91% 达13.94万吨 [8] 潜在挑战与考量 - 华友钴业持股由49%降至24% 意味着放弃对BCM近一半的利润分享机会 若BCM未来盈利能力爆发 其分成将缩水一半以上 [9] - 作为海外正极材料布局的重要节点 BCM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地位难以替代 一旦控制权旁落 公司在关键产品方向、扩产节奏及市场定价机制上的话语权可能逐步削弱 [9] - 在全球贸易政治化趋势下 中国企业需要具备对全球规则体系的高度适应力与灵活的资本协作能力 而不仅是产业技术与成本优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