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收益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强制配储”时代结束:储能收益重构,厂商期待突围
第一财经· 2025-04-21 12:25
政策影响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136号文 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标志国内强制配储政策时代终结 [1] - 政策引导行业从成本优先向价值创造转变 被视为众多储能厂商挣脱亏损的转折点 [1][2] -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 新能源电站不再需要租赁独立储能容量以获得并网指标 导致容量租赁市场受影响 部分独立储能电站收益下滑 [4] 市场反应 - 储能行业虚火和泡沫快速消退 市场回归理性逻辑 客户购买决策完全取决于储能能创造的价值 [1] - 政策调整后新能源电站配储市场需求萎缩 独立储能投资也受影响 短期市场需求减少 [3][4]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2GW/110GWh 占全球新增装机超六成 同比增长99%功率/130%容量 [10] 收益模式重构 - 独立储能收益来源分为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机制四类 但现实中收入高度依赖容量租赁 在山东甘肃湖南等省租赁收益占比高达40%-60% [4] - 多省份电力市场加快推进并出台容量补偿政策 内蒙古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量执行补偿 2025年度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 执行时间10年 [5] - 独立储能转向多方面收益模式 包括锁定用电方签协议获取长期租金 深度参与电力市场结合辅助服务和峰谷价差套利 以及获取政府容量补偿 [6] 投资方变化 - 储能持有方逐渐多元化 以前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为满足并网条件建而不用 优先考虑成本 现在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投资领域 为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得效益而更看重产品性价比 [5] - 更多元资方进场稳定储能厂商扩大生产信心 部分民间资本正努力寻找和抢占独立储能资源 因预感到政策明确后投资门槛将水涨船高 [7] 产能扩张 - 多家储能和电芯企业项目扩产投产 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能源运达股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南都电源等 总体规模超120GWh [9] - 新建产能主要围绕适合储能专用的大容量电芯需求增长 属于先进产能 是替代落后储能产能应对需求增长的合理途径 [9] - 各地对储能扩产调控逐渐严格 新增产能控制因素纳入考虑 本轮扩产对锂电价格冲击总体可控 [9][10] 产品技术发展 - 各家储能厂商相继发布多款新品 大容量电芯竞速白热化 314Ah规格电芯确立主流地位 600+Ah电芯瞄准未来市场 同时有厂商卡位两者之间寻求战略机遇 [8] - 产品技术场景适配性增强 高温长寿命和安全需求成为核心卖点 [8] - 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容量需求走到分化节点 新建产能主要围绕储能专用大容量电芯 [9] 行业展望 - 未来储能和新能源发电协同关系将通过价格信号调控在电力现货市场呈现平衡 新能源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调节成本越来越低 市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8] - 储能企业需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有价值服务赢得利润 这是一场新考验 [10] - 在没有新变革性生产力出现前企业需适应融资环境变化 对沉淀先进技术企业而言资本选择谨慎进场也是一种保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