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费率+多元补偿
icon
搜索文档
VC/PE管理费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7 09:05
行业收费模式变革 - 创投行业管理费体系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传统"2%管理费+20%业绩分成"模式不再是通用准则,转向多元化、浮动化收费方案 [1][2] - 管理费比例普遍下调,政府引导基金费率已降至1.5%,个别地区出现1%超低费率 [3][4] - 计费方式从认缴规模转向实缴规模,甚至出现"按项目扣款"模式(未投资则不收费) [6][7] 收益分成机制变化 - 业绩提成(Carry)比例仍多为20%,但计提门槛提高,部分基金要求年化收益超过6%-8%才可计提 [10] - GP若无法达到收益门槛则仅能依赖管理费生存,行业共识认为专业投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11] LP结构变化驱动降费 - 机构LP出资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出资1.27万亿元仅为2020年的六成,国资资金占比达88.8%(政府资金占52.5%) [12] - 政府和国资LP注重社会效益与审计风险,推动管理费向浮动化演变,广东省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支付且需考核后拨付 [12][13] - 单只基金规模扩大提升GP对降费容忍度,例如20亿元基金费率从2%降至1.5%仍可产生3000万元年管理费 [15] 政策激励与生态重构 -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收益让利(如广西引导基金最高100%净收益让利)、放宽返投标准(长沙科创母基金返投要求0.4倍)、风险补偿(深圳南山区允许单个项目100%亏损)等措施构建"低费率+多元补偿"模式 [19][20] - 国务院提出建立容错机制,不简单以单项目盈亏考核,鼓励长期资本投入硬科技领域 [2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降费加速行业出清淘汰非专业机构,但过低费率可能伤害GP积极性,需平衡服务与收益捆绑机制 [18][21] - 头部GP中国有控股比例上升,市场化LP收缩削弱GP议价能力,行业进入专业化竞争阶段 [13][14] 注:文档中关于峰会的宣传内容(id 24/26/27/30)未包含在总结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