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播力
icon
搜索文档
AI独角兽创始人最新警告:48小时没人转发?你的AI产品已经“死了”
36氪· 2025-07-08 11:41
分发范式变革 - 当前AI产品成功的关键变量从功能转向传播力 产品若在前48小时未能引发社交扩散即面临"隐形死刑"[1][11] - Base44案例显示 8000万美元收购价背后是6个月内达成40万用户和100万美元ARR 核心驱动力为社交传播而非技术优势[2][9] - 新分发范式特征:零预算依赖 通过产品迭代直接撬动社交网络传播效应 形成"开发→展示→社交扩散→新用户"的增长飞轮[1][9] 传播力构建方法论 - 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策略:Base44全程公开开发日志/调试记录 开发者互动带来20%更新内容引发二次传播[4][5] - 作品展示即传播:设计自动化分享系统 用户项目自动生成带开发日志的展示页 配合预制社交模板提升分享率500%[7][8] - 垂直平台精准投放:专注LinkedIn技术用户群体 单平台运营效率较全矩阵提升3倍 5000美元黑客马拉松撬动3000个项目参与[9][8] 行业趋势验证 - Lovable三个月达成1700万美元ARR 验证"传播力>技术"法则 社交扩散速度直接决定产品生存[10][11] - 内容驱动产品迭代:Cluely采用"100条短视频测试→10条有效内容定向优化"策略 用户行为数据直接指导产品调整[15] - 垂类KOL替代传统营销:Luma AI通过早期向AI原生创作者开放权限 获客成本降低70%且用户留存提升2倍[16] 底层逻辑重构 - 信任成为顶层变量:当模型能力同质化后 持续发声构建的信任资产决定80%分发效率[22] - 分发权力转移:个体创作者通过表达力获取影响力 如Base44开发者互看机制催生新"代码明星"生态[19][5] - 注意力经济升级:算法主导的分发环境下 主动选择权让位于默认值设置能力 占据入口即掌握70%用户触达[20]
Goheal:被低估的传播力,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为何需品牌总监来“讲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5-26 08:19
叙事驱动估值的时代来临 - 资本市场中讲故事的能力成为企业估值放大器,品牌总监的角色比CFO更能撬动估值 [1] - 从OpenAI到特斯拉再到国内AI新势力,企业掌门人的日常发言正在推动叙事驱动估值的趋势 [1] -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发现"讲好故事"的能力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 [1] 传播力对估值的影响 - 相同技术和财务表现的公司市盈率差异显著(12倍 vs 70倍),核心在于传播力 [4] - 品牌总监将复杂技术转化为战略愿景(如"3年内实现进口替代"),使估值预期上浮近30% [5] - AI、大健康、新能源等热门赛道中,叙事能力决定谁能站上资本市场高地 [5] 品牌总监的角色升级 - 品牌总监从边缘支援部队变为"价值第一推动力",不再是传统的公关部头头 [6] - 品牌总监需用战略语言打动投研逻辑,成为"估值策划师",而非简单的新闻稿发布者 [8] - 案例:某AI公司从"训练千亿参数模型"到"重构内容生产基础设施"的叙事转变,显著提升市场关注度 [8] 讲故事的策略与效果 - 案例:某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品牌部门提炼的"工业GPT"叙事,吸引投资机构约谈并提升估值 [5] - 案例:TMT领域并购中,品牌部将目标公司从"云边协同设备厂商"转化为"AIoT数字治理基座",获得监管认可和海外基金持仓 [8] - 故事的语言转换带来认知升维,直接影响市场定价 [9] 讲故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 科技赛道估值依赖预期驱动,"讲得出未来"是获得资本信任的必要条件 [10] - 信息渠道扁平化(知乎、B站、X平台)要求企业具备多平台、多角色的叙事策略 [10] - 舆论影响政策反馈机制强化,公众理解度高的企业更易获得政策倾斜 [10] 数据支持与市场现象 - 2024年沪深两市新晋TOP10涨幅企业中,7家由前战略或品牌负责人主导对外信息表达,构建了明确的"叙事标签" [11] 资本叙事的团队协作 - 有效的资本故事需战略、财务、法务等团队配合,有"事实锚点"支撑 [12] - 案例:某港股能源企业通过"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叙事模型,结合政策、财务、对标案例,成功获得PE基金青睐并实现估值再评级 [13] 叙事的本质与未来趋势 - 讲故事不是编童话,而是通过"讲人话"让价值更易被投资人定价 [15] - 技术可被模仿,财务可阶段性平庸,但穿越周期的叙事能力可能是下一轮牛市的先手 [16] - 未来的董事会可能需要"首席讲故事官",品牌总监的角色将更加关键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