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蒙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三届“感知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在乌兰巴托开幕
新华社· 2025-09-17 12:25
蒙古国文化体育旅游和青年部文化艺术政策协调实施司司长孟赫卓拉表示,蒙中两国文化和人文关系逐 年拓展,在经典作品互译、国家艺术大剧院建设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展。"感知中 国"内蒙古文化周已成为两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信活动将越来越丰富,不断加强蒙中的文化友 谊。 据介绍,本届活动将持续至19日,包括展览展示、文艺演出、蒙古国青年中国歌曲大赛、图书出版交流 活动、电影展映、优秀视听作品交流展播、蒙医义诊等众多活动,旨在通过文化交流对话,架起中蒙两 国民心相通的桥梁,助力中蒙友好固本强基,惠及两国人民,为共建中蒙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记者 宝乐日其其格) 新华社乌兰巴托9月17日电 由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蒙古国文化体 育旅游和青年部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感知中国"内蒙古文化周16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蒙山水相连,友谊深厚。举办此次"感知中国"活动是落 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具体举措。当今中国正以蓬勃生机和活力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希望大家从此 次活动中感知中国的活力和进取。 ...
感受蒙古国的“中文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1:11
清晨的乌兰巴托,苏醒的城市开始一天的忙碌。19岁的蒙古国大学生恩赫巴特早早出现在中国汉语水平 考试考场门口,准备参加中文水平测试。 近年来,越来越多蒙古国学生开始参加"汉语桥"比赛。在这个舞台上,大家把比赛变成学习中文的"练 兵场",让每一次备赛、每一场比拼成为提升中文能力的珍贵契机。 在程胜利看来,"汉语桥"不仅是比赛,更是一条让蒙古国学生走进中文世界的路。在这条路上,他们体 验到的不仅是语言的魅力,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据新华社电 记者哈丽娜) 在蒙古国,像恩赫巴特这样热衷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程胜 利介绍,蒙古国学外语的人里,学中文的人数仅次于英语。 目前,蒙古国有18所国立中小学校、40多所私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还有150多所中小学校计划开设中 文课程。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等4所孔子学院和蒙古国育才中文学 校孔子课堂已成为蒙古国中文教学和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蒙古国贺希格学校,中文教师吉雅说,学生们喜欢学中文、唱中文歌、追中国电视剧。有些学生因为 喜欢中国演员,甚至会把他们演的电视剧台词都背下来,中文水平因此突飞猛进。 ...
行走乌兰巴托:感受蒙古国的“中文热”
新华网· 2025-08-04 05:37
新华社乌兰巴托8月4日电 行走乌兰巴托:感受蒙古国的"中文热"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清晨的乌兰巴托,苏醒的城市开始一天的忙碌。19岁的蒙古国大学生恩赫巴特早早出现在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考场门口,准备参加中文水平测试。 在蒙古国,像恩赫巴特这样热衷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程胜利介绍,蒙古国学外语的人里,学中文的人数仅次于英语。 目前,蒙古国有18所国立中小学校、40多所私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还有150多所中小学校计划开 设中文课程。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等4所孔子学院和蒙古国育才中 文学校孔子课堂已成为蒙古国中文教学和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蒙古国贺希格学校,中文教师吉雅说,学生们喜欢学中文、唱中文歌、追中国电视剧。有些学生 因为喜欢中国演员,甚至会把他们演的电视剧台词都背下来,中文水平因此突飞猛进。 "汉语桥"比赛也点燃了蒙古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达尔汗彩虹中学的初中生呼兰告诉记者:"'汉 语桥'让我的中文成绩进步,也让我发现中文里藏着太多值得探索的宝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蒙古国学生开始参加"汉语桥"比赛。在这个舞台上,大家把比赛变成学习中文 ...
中蒙文化交融:艺术为桥连民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59
活动背景与组织 - 中国侨联和内蒙古侨联主办、鄂尔多斯侨联承办"亲情中华·欢聚乌兰巴托"慰侨文艺晚会 在蒙古国Skywing Center剧院举行[6] - 内蒙古首次组织高水平艺术团访问蒙古国 演出是"亲情中华"品牌首次走进乌兰巴托[8] - 中国驻蒙古使馆公参张木星强调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7] 演出内容与特色 - 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呈现12个节目 涵盖长调、马头琴、民族舞等艺术形式[8][9] - 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曾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舞蹈《鄂尔多斯舞》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9]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以14分钟歌舞演绎蒙古族婚俗传统仪式 包括佩弓娶亲、献羊祝酒等环节[9] 文化影响与观众反响 - 演出吸引200余名旅蒙侨胞及当地嘉宾 通过艺术纽带拉近中蒙民间情谊[6] - 舞蹈《马铃儿摇响幸福歌》以"蒙古马精神"为内核 引发在场侨胞强烈共鸣[9] - 全体演员与观众合唱《我爱你中国》 观众称演出为"文化盛宴和精神慰藉"[10] 战略意义与交流成果 - 活动以歌舞为媒介让蒙古国朋友了解中国多元文化 为旅蒙侨胞送去家乡问候[8][10] - 活动以文化为桥为中蒙民间交流注入新活力 续写两国"亲诚惠容"友好篇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