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产业链

搜索文档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1 23: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
(乡村行·看振兴)“正北芪之乡”:千年草本焕活力 药材生“金”富农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08:36
行业概况 - 武川县黄芪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 成为当地农业重要支柱产业[2] - 除黄芪外 县域内还有知母 甘草 黄芩 柴胡等各类野生药材200多种[3] - 当地积极打造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 预计项目带动就业1000人次[3] 种植优势 - 地处北纬40°黄芪黄金种植带 海拔高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土壤透气性好且富含多种矿物质[1] - 种植的黄芪根条粗壮 粉质充足 药用成分含量极高 清末民初已获"正北芪之乡"美称[1] - 建立多个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 实现规模化 标准化种植[2] 经营模式 -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 企业以订单方式收购中药材 降低农户投入和经营风险[1] - 通过"自主种植+合作种植+订单种植"相结合方式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2] - 黑沙兔村种植黄芪1500余亩 村民创收80万元左右 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2] 产业链发展 - 开发黄芪切片 黄芪茶 黄芪提取物等多种产品 延长产业链并提高产品附加值[2] - 内蒙古通用中药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规范化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开展黄芪切片趁鲜加工[2] - 黄芪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为当地提供良好就业机会 工人收入稳定[2] 科技合作 - 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联合对黄芪红心病进行防治研究 依靠科技解决病虫害问题[2] -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黄芪种子资源利用保护与开发课题研究[2] - 加大国际化品牌基地认证体系建设 提升药材国际影响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