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冲击
icon
搜索文档
柯成兴:没有“全球北方”,世界还能发展吗?
搜狐财经· 2025-08-31 07:05
会议背景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8月23日在广州召开第十二届国际会议 主题为"重塑现代化:中国与全球南方" [1] - 会议汇聚中国 美国 英国 新加坡 印尼 泰国等国知名学者 探讨全球南方国家发展议题 [1] 核心观点 - 倡导构建非强制性 适应性多边主义新体系 通过自愿联盟和规则重构实现"无恶意合作" [1][5] - 国际秩序可在缺乏大国共识情况下有效运作 无需依赖特定国家参与 [5][6] 多边主义新框架 - 提出"减一"国际体系概念 即体系减掉任何国家仍可运行 不强制国家参与 [5][6][9] - 多边主义需具适应性 避免二元对立思维 探索中间可行模式 [4][5][6] 经济冲击分析 - "中国冲击"属供应端冲击 中国供应大量低价商品进入全球市场 [6][7] - "美国冲击"属需求端冲击 美国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7] - 进口数据示例:鞋类占消费者支付价值30% 服装占25% 车辆配件占19% [8] 发展模式转型 - 过去60年依赖北方国家需求消化南方国家产能 如今需求不足导致体系失效 [10][11][14] - 需重新校准系统 处理过剩产能 评估市场竞争 劳动力重新分配 [15] 新合作机制实践 - CPTPP(不含美国的TPP)和WTO MPIA机制证明多边体系可在美国缺席下运行 [16][17] - 自愿联盟模式允许遵守规则国家加入 构建类WTO简易平台解决贸易争端 [16][17]
一对科学夫妻如何撬动世界稀土格局
观察者网· 2025-06-10 00:2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历程 -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拥有全球37%稀土储量但缺乏提纯技术 只能以原料形式廉价出口[1] - 当时国际稀土市场被法国Rhone Poulenc等西方企业垄断 技术封锁严密[4][6] -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落后 设备多为进口二手货 纯度难以满足工业需求[7] 稀土的战略价值 - 稀土是17种化学元素总称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3] - 广泛应用于导弹制导 智能手机 风力发电 核潜艇等高科技领域[4] - 微量添加即可显著提升材料性能 如增强钢铁韧性 提高磁铁强度[3] 技术突破过程 - 徐光宪团队1972年创立串级萃取理论 实现稀土元素高效分离[16][17] - 1974年在包头稀土三厂完成工业化验证 纯度达国际领先水平[18][20] - 该技术1978年起全国推广 使分离技术从机密变为普及工艺[23][24] 产业格局变化 -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当前占据全球90%市场份额[31] - 从原料出口国转变为技术主导者 掌握全球定价权[33][35] - 带动下游应用发展 为5G 新能源车等产业奠定基础[33] 科研团队贡献 - 徐光宪高小霞夫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13][14] - 开创稀土微肥等衍生应用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22] - 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推动技术持续迭代[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