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楼檐下流转的东方诗韵(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人民日报· 2025-10-06 22:01
山西应县,应县木塔山门前的木牌楼。 高 凯摄 北京东城区,地坛公园西门的牌楼。 本报记者 梁泽谕摄 北京海淀区的"小西天"牌楼,匾额上书"太平盛世"。 王昱昊摄 提到牌楼,人们或许会想到景区入口的点缀,或是古镇街头的标志。然而在中国文化的长轴画卷中,这 些石木构筑物早已超越物理界限,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独特一笔,更是镌刻民族记忆的立体史诗。 名实之辨 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兼具实用性和标志性的门式构筑物,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曾言其为"中国 风趣象征之一"。"牌楼"与"牌坊"称谓常通用,北方民间多称"牌楼",南方则习称"牌坊"。 关于二者的区别,学界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有无楼檐是关键,如梁思成先生认为,牌坊较牌楼简 单,虽亦四柱冲天,但柱间只有绦环华版,上面没有斗拱楼檐遮盖。也有观点认为,二者是同种建筑形 式演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万幼楠先生称,牌坊的高级型称牌楼。 从基本形制看,牌楼多呈柱身直达顶部的冲天式,或柱上有楼檐的屋宇式。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基座,常以青石砌筑,雕刻有缠枝莲、如意纹等吉祥图案,既防潮又彰显威严; 立柱,多选用楠木、柏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材,部分石牌楼则以整块花岗岩打造; 枋,为横向连接 ...
屋脊下游动的木雕诗行(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人民日报· 2025-08-08 22:01
悬鱼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位置示意图。 陆 琦供图 福建福州一处建筑侧面的悬鱼。 宋友钟摄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悬鱼。 王 波摄 浙江丽水一处建筑上的悬鱼。 王彬璞摄 福建漳州一处山墙上的悬鱼式样装饰。 戴志坚摄 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凡垂鱼施之于屋山博风板合尖之下""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 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等,可见悬鱼作为建筑构件于宋代已形成相对固定形制。 悬鱼寓意丰富,蕴含着古人对平安、幸福的向往。 悬鱼,又称垂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的木雕构件,位于悬山式或歇山式屋顶两 端山面,因早期的形状为鱼形,所以称之为"悬鱼"。纹样丰富、造型精美的悬鱼,在传统建筑的屋脊下 游动千年,诉说着中华民族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祈愿。 悬鱼有什么作用? 悬山和歇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常见样式,两种屋顶均有檩木悬挑出山墙之外。博风板是钉在檩木 头上的长条木板,以保护檩木不受日晒雨淋。悬鱼的位置在博风板的正中央,可以覆盖博风板合角处接 缝。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雕刻精美的悬鱼。 杨玉诚摄 山西运城万荣县秋风楼,每一层都装饰悬鱼。 景冬波摄 悬鱼的存在,可以避免博风板接缝因日晒雨淋变宽,能更好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