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下游动的木雕诗行(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人民日报·2025-08-08 22:01
悬鱼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位置示意图。 陆 琦供图 福建福州一处建筑侧面的悬鱼。 宋友钟摄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悬鱼。 王 波摄 浙江丽水一处建筑上的悬鱼。 王彬璞摄 福建漳州一处山墙上的悬鱼式样装饰。 戴志坚摄 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凡垂鱼施之于屋山博风板合尖之下""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 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等,可见悬鱼作为建筑构件于宋代已形成相对固定形制。 悬鱼寓意丰富,蕴含着古人对平安、幸福的向往。 悬鱼,又称垂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的木雕构件,位于悬山式或歇山式屋顶两 端山面,因早期的形状为鱼形,所以称之为"悬鱼"。纹样丰富、造型精美的悬鱼,在传统建筑的屋脊下 游动千年,诉说着中华民族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祈愿。 悬鱼有什么作用? 悬山和歇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常见样式,两种屋顶均有檩木悬挑出山墙之外。博风板是钉在檩木 头上的长条木板,以保护檩木不受日晒雨淋。悬鱼的位置在博风板的正中央,可以覆盖博风板合角处接 缝。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雕刻精美的悬鱼。 杨玉诚摄 山西运城万荣县秋风楼,每一层都装饰悬鱼。 景冬波摄 悬鱼的存在,可以避免博风板接缝因日晒雨淋变宽,能更好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