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汉伊理:使人工智能成为推动文明共生的催化剂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2:11
人工智能与文明发展 - 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人类知识传播与社交互动时,对道德塑造、主体认知及代际价值观传递的深层影响尚未充分探讨 [5] - 建立审慎的评估机制与监管体系对人工智能这类新兴技术至关重要,关键挑战在于平衡技术创新与人类主体性及选择权 [10][34] - 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架构双重路径,将本民族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嵌入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11][29] 人工智能促进文明互鉴 - 人工智能可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需超越表面语言转换,掌握各民族文化密码与礼仪规范以实现深层交流 [20] - 将儒家"礼"的核心理念融入人工智能设计,使其成为文化差异的"调和者",借鉴"和而不同"的智慧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21] - 中国实践展示前沿科技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深度融合的范式,既保持创新活力又守护文化主体性 [18] 儒家智慧与人工智能伦理 - 人工智能的礼仪化重构需将儒家"礼"的动态实践智慧与跨文化礼仪传统融入技术逻辑,使其从效率工具转化为伦理养成中介者 [25] - 人工智能设计需避免机械编码"礼"的准则,而应通过具身交互设计自然嵌入日常实践,重"敬"与"义"而非形式化规则 [27] - 伦理准则应成为人工智能有机组成部分,在研发、应用各环节融入,借鉴中国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辩证统一的经验 [28]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主体性 - 人工智能能模拟人类部分反应但无法复刻完整感知能力,人类基于预测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社会交往仍是基石 [30][31] - 教育体系需适应知识传播新范式,核心价值从信息灌输转向人格塑造与道德养成,聚焦提问能力而非回答问题 [36][37] - 技术应用需遵循平衡原则,通过立法监管、科技伦理教育及传统价值融合维护人类主体性 [42]
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揭牌
快讯· 2025-07-06 07:18
中巴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 研究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合作共建 [1] - 研究中心将整合四校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领域学科资源 [1] - 研究中心旨在构建深度学术协作网络,促进知识创新与资源共享 [1] - 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中巴青年交流、教育协作、人文对话与文明互鉴的新型平台 [1] - 研究中心将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高校合作典范 [1]
中国巴西四所高校共建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6 03:02
中巴高校合作共建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和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联合签署协议,共建"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并举行揭牌仪式[1] - 研究中心将整合四校在哲学社会科学、航空航天、可持续发展、新兴科技等领域的学术资源,构建深度协作网络[2][12] - 中心定位为中巴青年交流、教育协作、人文对话与文明互鉴的新型平台,目标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高校合作典范[12] 中巴教育科技合作深化 - 中国人民大学与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三峡(巴西)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合作谅解备忘录[12] - 北航巴西创新研究院和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同步揭牌,标志着中巴在科技创新与语言文化领域的双向合作[12] - 巴西高校代表强调四校将发挥在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既有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7][10] 合作战略意义 - 中国驻巴西大使指出研究中心是落实两国元首战略共识的具体行动,将丰富中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2] - 中方高校代表称研究中心是"文明互鉴共同愿景的生动成果",将成为中巴教育合作的"新地标"和"强引擎"[4][5] - 巴方代表认为四校合作是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关键力量,尤其聚焦人文社科与新兴科技领域的资源整合[7][10]
倾听尼山2025|郑长忠:现代家庭传承文化并非对传统简单复刻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10:22
家庭形态与现代化进程 - 家庭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双重功能分化:物质生产功能外移至经济单位,家庭保留"人的自我生产"及相关生活功能 [8] - 生产模式转型推动家庭形态重塑:从农耕时代的超大型家族到核心家庭,再到"夫妻+1-2孩"的两步递进小型化结构 [11] - 生活功能市场化加速家庭职能缩减:饮食、生活供给等越来越多由社会提供,促使部分生活功能"外部化" [8] 家庭在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 家庭承担文明五大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基础性内容传承,方式随历史条件变化 [10] - "人的自我生产与养育"是家庭核心功能:通过观念传递、技能训练为文明建设培养参与者 [10] - 现代家庭文化传承需创造性转化:如"孝悌"观念从刚性权力结构转向亲情关怀等柔性表达 [6][12] 现代家庭结构变迁特征 - 代际离散化源于人口流动:跨地域就业使子女与父母分居成为常态 [11] - 婚姻延迟化受多重因素驱动:教育成本攀升、学业周期延长、婚恋观念变化及匹配难度增加 [11] - 横向亲戚关系弱化与新型情感共同体形成:年轻人更依赖朋友群支持,通过社区/学校补充教育功能 [12] 家庭功能与社会协同机制 - "家-校-社-企"四方协同必要性:小家庭主流化使生产生活功能外移,需社会与市场支撑家庭建设 [16] - 协同边界界定原则:各方基于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守好本职,强调"共同体"思维而非简单资源让渡 [17] -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湖北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探索家庭时间保障的地方解决方案 [20] 婚恋观念代际差异与匹配逻辑 - 婚恋观动态演变体现社会发展:MBTI测试等新型匹配方式与传统"体制内优先"要求形成碰撞 [18] - 代际认知差异的客观性:不同生活经验导致对家庭/婚姻的理解存在结构性鸿沟 [18] - 企业尝试制度创新:部分企业探索"家庭时间储蓄账户",回应"996"工作模式对家庭时间的挤压 [19]
从地理坐标到文化标识,尼山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千年文脉
大众日报· 2025-07-02 00:59
尼山文化传承与发展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印记,是儒家文化的永恒原点[2] - 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中有孔子父亲生活的鲁源村和母亲家乡颜母村[2] - 五代后周建尼山孔庙,元朝设尼山书院,承担祭祀与教育功能,儒家文化绵延传承[2] 传统文化创新实践 - 鲁源新村发展儒学文化体验游、民宿经营,形成崇德向善氛围,实现文化强村富民[3] - 孔子研究院推出"春秋讲坛"和"孔子讲堂",诠释儒家文化并推动转化落地[3] - 文化"两创"路径回答时代之问、文明之问、百姓之问,将答案转化为实践[3] 文明交流与国际影响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不同文明对话场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 - 专家学者在尼山研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传承创新,加深跨文明理解[4] - 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对话等活动,尼山成为精神家园[4] 文旅融合与教育体验 - 游客可跟随导学老师参与"孔子的课堂",完成乐学任务,体验历史与现实交融[5] - 尼山圣境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吸引游客探寻儒家思想[5] - 尼山作为文化标识,持续吸引人们走近、品读、对话千年文脉[5]
米诺斯文明何以魅力长存(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1:10
米诺斯文明的技术创新 - 米诺斯人是青铜时代的技术先驱 早在5000年前就掌握了冶金技术 并广泛应用于凿、斧、钻、锯、剑、矛等产品制造 [1] - 展览展示了高质量青铜器和双面石模具 证明其铸造工艺已达到高峰 [1] - 古希腊先民将先进技术视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不断追求工艺精进与应用突破 [1] 米诺斯文明的海洋贸易与经济网络 - 米诺斯人构建了发达的海洋贸易网络 进口金属、宝石等原材料 出口陶器和黄金珠宝首饰等 [2] - 深度融入东地中海经济圈 为日后古希腊大规模海外拓展和商业繁荣提供了源动力 [2] - 展现出面向海洋的开拓勇气和构建商业网络的智慧 对资源流动有深刻理解 [2] 米诺斯文明的跨文化交流与创新 - 米诺斯文明与其他文明互动交流 彩陶、首饰、石器、印章等体现了地中海文明乃至远方其他文明的印记 [2] - 卡马雷斯风格陶器薄如蛋壳 源于巴比伦的造粒技术让黄金饰品更加精致 [2] - 克里特工匠主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元素 融入本土实践 催生出灿烂成果 [2] 米诺斯文明的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 - 米诺斯建筑、雕塑、绘画艺术达到高峰 善于刻画人体矫健形态 流露出对生命力与形体美的崇敬 [3] - 对美的自觉追求和将艺术融入生活 为后世希腊古典艺术的辉煌奠定基石 [3] - 文明的昌盛不仅在于物质和技术发达 更在于精神和审美的高度 [3] 米诺斯文明的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 - 米诺斯文明的核心基因植入随后兴起的古希腊文明 绽放出理性与艺术之光 [5] - 展览深度挖掘文物蕴含的当代价值 展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5] - 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突破跨文化障碍 [5]
以书为媒,古蜀文明集中出海
四川日报· 2025-06-26 22:21
古蜀文明出版国际化 - 四川展团在图博会展示600种精品出版物(含30多种外文版)并举办11场文化活动,以"天府文脉连世界"为主题构建40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 [11][19] - 《遇见三星堆》俄文版被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收藏并引发当地三星堆旅游热潮,列宁格勒出版集团称其成为中俄文化桥梁 [12] - 《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英文版将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发行,首次系统披露三星堆-金沙遗址建筑基址及祭祀器物等一手考古资料 [13] - 四川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签约合作出版"青铜时代的中国:三星堆-金沙"系列,整合近百年发掘历程及首次公开的考古笔记 [5][13] - 图博会期间四川出版完成古蜀文明版权输出32项,覆盖俄英法西等多语种 [14] 科技与自然主题出版 - 《拉索 打开人类高能宇宙新视界》英文版签约,该书记录中国建成世界最高灵敏度伽马天文探测装置拉索(LHAASO)的突破性成就 [14] - 《剑门古蜀道行走记》俄文版签约,作者贾和普25次踏访蜀道,日文版权意向同步落地,未来将拓展韩文等多语种版本 [15] - 《中国蜀道史》英文版战略合作启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称其将展现蜀道"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历史底蕴 [16] 跨文化交流项目 - 四川文艺出版社发布印尼史诗"布鲁岛四部曲"中文版,2025年完成最后一卷《玻璃屋》翻译,适逢中印尼建交75周年 [17] - 《漫画中国:万里交好共命运》集结10国20多位艺术家创作30组漫画,意大利艺术家通过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再现丝路文化融合 [17] - 《原来中国长这样》由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撰写,以留学生视角记录文化碰撞,电子科大社"红漫系列"连续两年向俄罗斯输出俄文版权 [18] 国际传播生态建设 - 新华文轩旗下9家出版社连续3年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年均输出版权近500项,海外年供应川版书刊超10万册 [19] - "四川书架"和"熊猫书屋"品牌落地20多国,2025年新增马来西亚等5国站点,"看熊猫全媒体平台"打造VR大熊猫文化虚拟展馆 [19] - 西南交大社与施普林格合作出版"智能牵引供电系统"丛书英文版,收录中国高铁供电核心技术 [20] 未来战略方向 - 四川出版与日韩法等国达成170多项版权输出签约及意向,涵盖文化科技文学多领域 [20] - 计划推动版权输出从纸质书向多模态文化产品升级,深化"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内涵 [21][22]
倾听尼山2025 | 德博拉·卡因贝:教育给了我抗争坏传统的勇气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10:47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2] - 论坛设置了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2] - 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1] 德博拉·卡因贝的教育观点 - 强调教育是改变女性命运的关键,通过抗争家庭传统观念获得受教育机会,最终成为爱丁堡大学首位非白人女性校监 [6][12] - 指出非洲教育倒退现象,因贫困导致越来越多女孩失学,而中国因重视女性教育发展迅速 [7] - 主张家庭教育是人格塑造基础,学校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多元文化包容教育 [8][9] 文化传承与多元包容 - 提出"我们不需要成为一样的人,但可以选择以尊重的方式彼此相处"的跨文化共处理念 [4][7] - 在爱丁堡大学推动课程"去殖民化"改革,清除殖民意识形态残留,帮助学生回归文化根基 [18] - 将"伊斯兰恐惧症"纳入校规禁止范畴,并改善非洲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教育资源分配 [18][19] 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 - 以亲身经历揭示刚果父权传统对女性的压制,32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其突破限制获得高等教育 [14][15] - 指出女性是文化主要传承者,投资女性教育等于投资社会基础,能带来整体进步 [13][14] - 通过慈善机构"Full Options"在刚果农村推动全民教育,在土耳其援助战争幸存女性 [17][18] 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 主张区分"好传统"与"坏传统",保留部族服饰等文化符号但摒弃压制女性的陋习 [15][16] - 在苏格兰以传统方式抚养子女,注重尊敬长辈等核心价值,同时保持文化开放性 [10][11] - 教育帮助其既扎根传统又超越传统,如保留父亲姓氏但拒绝婚姻束缚女性的习俗 [15][16]
倾听尼山2025|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1:10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强调文明多元价值与协同发展[7]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各文明独特价值,如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西方文明的科技创新特质[7]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互鉴,通过尼山论坛等平台推动全球现代化问题的协同解决[5][7] 儒学现代价值与发展 - 儒学核心思想"仁""礼"可指导青年品格塑造与社会行为规范[13]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助力现代人才培养[13] - "义利观"平衡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和为贵"思想促进社会治理和谐[16] 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 - 利用新媒体短视频、VR/AR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14][21] - 将儒学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博物馆实践教学增强文化认同[15][19]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推动经典跨文化传播[23] 儒学国际影响力 - "一带一路"倡议将文明互鉴拓展为经济文化深度合作[9] - 中国通过抗疫援助、基建承诺兑现展现"信"文化的大国担当[22] -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22][28] 儒学当代转型 - "学以致用"从经典研习发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技创新应用[29] - "和谐"思想从人伦秩序升华为生态伦理与多元文化共生的系统思维[29] - "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契合[29]
倾听尼山2025 | 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07:1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强调各文明独特价值与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2]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 中华文明以包容性著称 西方文明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 [2]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平等对话 尼山论坛作为平台促进全球现代化问题探讨 [3]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 企业管理中运用儒家"义利观"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8] - 社会治理借鉴"和为贵"思想构建和谐关系 [8] - 个人发展层面通过"自省""慎独"应对现代生活压力 [8] 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策略 - 基础教育阶段增加书法 国画 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课程 [10] - 利用博物馆 文化馆开展实践教学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10] - 高校开设考古学 非遗保护等专业培养传统文化人才 [10]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 - 结合VR 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 [11] - 通过短视频 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儒学经典 [11] - 制作传统文化题材动漫游戏吸引年轻群体 [11] 儒学核心思想的现代转化 - "学以致用"从经典义理拓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研成果转化 [15] - "和谐"思想发展为多元主体共生共荣的系统思维 [15] - "天人合一"理念升华为生态伦理 支持可持续发展 [15] 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实践 -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对基础设施承诺的诚信 [11]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促进文明互鉴 [12] - 通过良渚古城 四大发明等实证讲好中国故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