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

搜索文档
爱国主义教育映照秀美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7-15 00:20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 漩口中学遗址成为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地 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进行红色研学[10][12] - 汶川县持续深挖抗震救灾精神时代价值 将基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12] -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汶川校区建设项目主体完工 预计7月底进行内部装修 未来培训接待能力将提升[1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映秀镇游客接待量达31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14] - 2023年实施项目22个 估算总投资6108万元 实际投资金额超前三年的总和[14] - 映秀镇人民美好家园综合体建成投用 展示豆腐干、羌绣、西路边茶等非遗产品并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14] - 阿坝州非遗博览园项目落户映秀 正在加快建设[14] 茶产业发展 - "茶祥子"制茶坊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科研结合 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关于藏茶中稀有茶褐素的研究论文[17] - 研发的"大土司"黑茶和创意茶饮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盛世公主"黄茶成为中东王室新宠[17] - 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茶树和金银花 采摘季青壮劳力日收入达500-600元[18]
用好暑期实践 砥砺爱国情怀(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3 22:00
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 - 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大学生可通过社区义诊、留守儿童课业辅导践行职业伦理 [1] - 农业经济专业学生可深入田间开展产业调研,助力农产品电商化转型 [1] - 文旅专业学子可参与非遗推广和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解读乡村发展密码 [1] - 新能源专业学生可调研光伏电站项目,分析可再生能源基层应用路径 [1] 科技前沿与人才培养 - 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接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 [2] - 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需要青年创新人才勇闯"无人区" [2] - 科技与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角力的核心,需增强学生科技报国内生动力 [2] 产业与基层发展 - 专业学识与乡土实践结合可加速构建"国之大者"认知体系 [2] - 深入一线服务人民能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建设行动 [2] - 基层实践有助于理解中国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转型需求 [1][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党的骆驼”黄文杰:无限忠诚的战士
新华社· 2025-07-13 08: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革命烈士黄文杰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影响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投资分析视角的总结。该文档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建议重新提供与商业、金融或公司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擦亮这些名字承载的荣光(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12 22:10
红色教育实践 - 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通过雕塑、展室和抗战实物展示开展红色教育,展品包括补丁粗布衣、老式步枪等[2][3][4] - 学校将王二小事迹融入实践基地建设,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和武器展区近距离接触历史[3][4] - 学生参观后自发向王二小雕像献花,表达对英雄的崇敬[4] 英雄中队活动 - 江苏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雨来中队通过绘画、书法、写作等方式为雨来"画像",深化英雄形象认知[5][6] - 中队开展队徽设计、课本剧演绎、红色故事漂流等活动,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5][6] - 学校利用本地抗日纪念碑等资源,组织学生探访先烈场馆、采访优秀党员[6][7] 班级文化塑造 - 四川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海娃班通过任务卡形式将海娃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卫生值日、学习互助[8][9] - 班级设立"一日儿童团团长"制度,记录学习海娃精神的好人好事,形成班级公约[9] - 学校通过班牌、班徽设计及《海娃巧送鸡毛信》短剧编排强化红色文化传承[8][9][10] 红色资源整合 - 三所学校均以抗战小英雄命名班级或中队,如王二小希望小学、雨来中队、海娃班[2][5][8] - 教育内容涵盖实物展示、故事宣讲、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覆盖小学至初中阶段[4][6][9] - 学校结合本地红色遗址(如红军岩、江抗东进纪念碑)开展实地教育[6][8]
高校思政教育中科学家精神的融入与弘扬
央视网· 2025-07-07 03:51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观点 -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育人功能,需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其价值 [1] - 高校需构建科学家精神知识库、融入教学体系、拓展日常教育场景、强化实践培养、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完整的育人闭环 [10] 科学家精神知识库建设 - 建立跨学科团队开发科学家精神知识库,系统采集科学家的学术经历、成就、品格等资料,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与应用 [2] -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教学资源库,包含文献、故事、传记等多媒体内容,支持师生在线互动、下载等多元需求 [2] 思政教学内容体系融合 - 将科学家精神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例如钱学森、黄旭华等案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与创新抱负 [3] - 采用多媒体展示、情境教学等模式,通过案例探究、角色扮演等手段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共鸣 [3] 日常教育场景拓展 - 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科技竞赛等活动渗透科学家精神,强化科研诚信教育,如毕业论文环节引入诚信宣誓 [5] -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宣传科学家事迹,营造文化氛围 [5] 实践能力培养 - 组织科技竞赛、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悟科学家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6][7] - 鼓励学生社团参观科技馆、教育基地,结合实物与史料深化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7] 评价体系优化 - 建立多元评估标准,包括教师自评、学生反馈,确保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学目标有效结合 [9] - 将融合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定,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提升教师积极性 [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河山之铭——追忆中原抗战丨红色单拐的抗战记忆
河南日报· 2025-07-06 23:30
抗战历史与红色旅游发展 -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曾驻扎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 [2] -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设有6个展馆、40余处旧址旧居,包括抗战史实展馆、兵工史迹纪念馆等,并配套国防教育园和抗战文化广场,全面展示抗战历史 [3] - 纪念馆通过修复历史建筑、陈列革命文物及数字化沉浸式展示还原抗战历史,年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4] 红色资源产业化运营 - 单拐村围绕红色体验、红色文创、红色游乐场三大板块,建设"红色单拐·童年部落"游乐场、地道遗址体验馆等项目,动员村民以资金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5] - 引入极限运动基地、飞行营地、越野场地等新兴文旅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5] - 清丰县利用单拐革命旧址开展新兵红色教育"役前第一课"、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打造"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强化红色教育功能 [5]
红途寻史迹,青春共语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暑期实践团赴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齐鲁晚报· 2025-07-06 14:03
活动概述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建"红途寻史迹,青春共语声"学子宣讲队暑期实践团,计划前往潍坊、泰安、滨州、烟台等多地开展系列宣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担当时代使命 [1] - 7月5日,实践团联合济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赴莱芜战役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学习、交流分享、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及"重温中共一大党史"主题宣讲 [1] 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 - 莱芜战役纪念馆是山东省内唯一全面反映鲁中区全民抗战的综合性场馆,师生重点参观了鲁中抗战展览馆,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和逼真的场景复原,全方位了解1947年2月那场著名的莱芜战役 [2] - 莱芜战役由陈毅、粟裕指挥,历时63小时,是一场运动歼灭战,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稳定了山东大局,为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2] - 师生们通过展览深入了解战前部署、先烈浴血奋战的历程以及战役胜利的重大影响,深刻体会到山东军民保家卫国的艰辛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2] - 在莱芜战役全景画馆,师生们通过高17米、周长120米的模拟实战场景大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与绘画艺术,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战争中的硝烟与战火 [5] 党史宣讲与精神传承 - 实践团成员张雅晗以《开天辟地换新貌,南湖红船扬帆行》为题,进行"重温中共一大党史"主题宣讲,讲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 [9] - 宣讲阐述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作为建党精神之源的重要意义 [9] - 宣讲在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9] 社会实践基地共建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莱芜战役纪念馆举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馆方希望通过共建基地为更多高校学生提供了解鲁中抗战历史的机会,期待青年学子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12] - 学院辅导员于一凡表示,共建基地将莱芜战役纪念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历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希望全体同学依托基地讲好抗战故事 [12] - 本次联合实践促进了校际交流合作,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践基地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让学生实地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提供了有效平台 [14]
专家解读:海军舰艇访问香港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新华社· 2025-07-04 10:13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访港意义 -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到访香港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的重要活动[1] - 自2024年11月以来海军舰艇已三次访问香港包括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等类型[1] - 山东舰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此次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且首次开放活动选在香港体现中央政府对香港重视和关爱[2] 舰艇编队规模与组成 - 此次访港舰艇编队规模为历次最大包括国产最先进的055型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1][2] - 编队展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成就彰显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和平的决心能力[1] 活动内容与公众参与 - 海军官兵将与香港特区政府机构学校等开展多种形式文化交流并举行公众开放活动[2] - 市民可登舰参观近距离触摸先进武器装备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2]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 香港与人民海军有深厚历史联系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及海上游击队部分成员曾参与中国人民海军创建[3] - 访港活动展现国家由弱转强百年巨变彰显保家卫国国威军威体现香港在国家战略格局重要地位[3] -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期稳定已具备制度性保障舰艇访港进一步巩固信心[3] 教育与文化影响 - 舰艇编队访港等活动为香港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打开爱国主义教育窗口[2] - 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形成热爱国家热爱国防的良好氛围[2] - 近年来航天员载人航天工程科学家等也曾多次到访香港开展国防军事航天科技等主题活动[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追思东北抗联烈士
新华社· 2025-06-27 01:57
历史文物与展陈 -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言由陈掖贤誊写 目前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内 [2][4] - 展陈物品包括李兆麟将军遇害时穿的血裤 杨靖宇将军的大衫 赵一曼领导罢工时的电车 日本侵略者使用的刑具 [5][7][11] - 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是重要展品 [11] 历史事件与背景 -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在1933-1945年间是残害抗日同胞的机构 使用"金木水火土"五类刑罚 [8] - 赵一曼曾遭受灌掺小米的汽油的酷刑 导致喷出血珠 [8] - 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在哈尔滨地区战斗过 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 [9] 纪念馆现状与意义 - 东北烈士纪念馆建馆77年来致力于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12] - 现已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自发前来缅怀先烈 [10] - 纪念馆希望观众铭记先烈 珍爱和平 珍惜幸福生活 为民族复兴努力 [12]
澳门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社· 2025-06-26 09:12
澳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规划 - 澳门特区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组织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强化历史认知、培育爱国情怀[1] - 活动重点包括让居民全面认识抗战历史,展现澳门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关系,激发青年认同感与自豪感[1] - 4月底已成立由社会文化司司长领导的跨部门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活动[1] 主要纪念活动安排 - 9月3日上午将举行庄严纪念仪式,组织青年学生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大会直播[1] - 8月下旬至9月下旬将与中国抗战纪念馆合办专题展览[1] - 12月13日将照常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2] 教育活动规划 - 学校将安排抗战主题教学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重大战役讲述和英雄事迹教育[2] - 将举办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延展活动,并邀请历史学者进校讲座[2] - 系统梳理提升叶挺将军故居、冼星海纪念馆等现有爱国主义文化资源[2] 社会参与支持 - 特区政府支持社团举办抗战主题文艺演出、展览、比赛和音像制作等活动[2] - 组织学术界挖掘澳门抗战史料,筹备专题学术研讨会[2] - 对全澳爱国主义元素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主题旅游研学路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