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姜谔生:四次被捕 力促统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7-29 22:22
1931年夏,姜谔生回乡参加大沽河农民武装暴动的筹备工作。最后因计划泄密,暴动被迫终止,姜谔生 返回济南。不久,因青岛党组织遭破坏受牵连,姜谔生在济南被捕。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指示姜谔生以灰色面目,打入国民党的"捕共队"。他默默忍受不明真相同志 的白眼,积极利用一切机会,保护党的地下组织和党的有生力量。 一次,姜谔生随"捕共队"在济南实验剧场监视共产党的可疑人员,碰巧遇到进步学生在此活动,处境非 常危险。姜谔生急忙示意他们赶快离开,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搜捕。1935年冬,他与"捕共队"前往牟平 搜捕胶东"一一·四"暴动人员,因情况紧迫,在临近村庄时,他冒险向一位村民透露了消息,使得该地 党员干部及进步群众及时转移。他一次次掩护党的干部,受到敌人怀疑,在牟平再次被捕,被关进济南 监狱。 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在国共联合抗日的形势下,姜谔生获释出狱。此后,姜谔生投入到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为了促成与时任山东省保安第一旅旅长姜黎川的合作,1941年11月初,姜谔生带着姜黎川的代表等人到 达海阳抗日根据地,详细商谈了合作事宜。此后,姜谔生等人来到姜黎川部下隋永谞防区,却遭到隋部 的扣押。 姜谔生像。 ...
共忆历史 传承友谊——俄罗斯各界参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新华网· 2025-07-26 01:50
中俄历史友谊与反法西斯战争贡献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展出61幅精选照片 回顾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及苏联航空志愿队并肩战斗事迹 [1] - 图片展主题为"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吸引约600名俄罗斯各界人士到场观看 [1] - 展览内容突出中国人民14年顽强抵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突出贡献 中国是参战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联盟国家 [2] 历史事件与学术评价 - 俄罗斯学者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力量 凝聚了维护国家主权与文化的爱国力量 [2] - 图片展包含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资料 俄罗斯科学院专家认为其展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风貌 [1][2] - 俄中商会会长通过家族二战经历强调展览情感价值 特别提及中俄老战士相拥照片体现深厚情谊 [2] 当代国际关系延续 - 俄罗斯教授评价图片展诠释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 强调两国战斗情谊不可遗忘 [2] - 观展嘉宾普遍认为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历史高水平 是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情谊的延续与发展 [2] - 学者提出俄中需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在复杂形势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姜谔生:四次被捕 力促统战
新华社· 2025-07-25 07: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革命烈士姜谔生的生平事迹,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趋势或经济数据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新华社· 2025-07-19 02:3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的生平事迹,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经核查,全文未提及任何企业、市场或经济数据,因此无法按照您要求的格式输出公司和行业分析要点。 建议提供包含商业、金融或产业动态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当前内容更适合进行历史人物精神提炼或红色教育价值总结。
永不磨灭的记忆|回顾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央视网· 2025-07-16 06:53
历史事件背景 -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日军全城搜捕抗日文化人士,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1] - 行动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成功转移800多名文化精英至抗日大后方[10] - 被营救人员包括宋庆龄、茅盾、邹韬奋等近百名文化界领军人物[3][10] 营救行动执行 -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接到中共中央密电后立即策划行动[6][14]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东江纵队前身)承担主要护送任务,利用地理和语言优势开辟秘密交通线[6] - 文化人士伪装成难民分批转移,首批20余人经白石龙村中转站撤离[8] 关键历史细节 - 纪念馆现存1941年周恩来签发"香港接朋友"密电复原件及邹韬奋题字"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3][8] - 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记载转移细节,行程跨越粤港多地历时半年[10] - 1942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特务侦查,采用惠州至老隆的水路二次转移方案[10] 历史意义与纪念 - 2023年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专题展览,汇集营救参与者后代共同追忆[12] - 研究机构指出该行动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展现中共抗战中流砥柱作用[14] - 被营救文化人士后续创作大量文艺作品,深刻影响新中国文化建设[10][14]
感悟抗战精神 汇聚爱国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4 23: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市政协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况,以及委员们的参观感受和体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党的骆驼”黄文杰:无限忠诚的战士
新华社· 2025-07-13 08: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革命烈士黄文杰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影响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投资分析视角的总结。该文档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建议重新提供与商业、金融或公司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13:45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 [3]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 [3]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展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早期抗战贡献 - 九一八事变后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即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三份宣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5]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7] - 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 [9] 全民族抗战关键节点 - 卢沟桥事变次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1][13] -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5][17] -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21] 军事作战数据 - 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作战125165次 [22] - 统计表显示:歼灭日军合计超过33万人(含伤俘),歼灭伪军合计超过45万人(含伤俘) [22]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22] 历史意义 - 展览通过首展文物如沈忠明烈士证明书、李天佑作战笔记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 [11][17] -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政治领导力与战略决策,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3][15]
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06 22:5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历史事件背景 -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引发卢沟桥事变[4][5] - 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率部驻守宛平城和卢沟桥,果断下达作战命令与日军激战[5] - 29军曾在1933年春喜峰口战斗中用大刀歼敌5000余人,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激励士兵斗志[5] 军事冲突发展 - 7月8日黎明日军攻击卢沟桥附近铁路桥和回龙庙,3营10连1排排长沈忠明率部抵抗几乎全员牺牲[6] - 7月28日拂晓日军6万余人进攻北平南苑阵地,29军7000守军伤亡超5000人,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殉国[13] - 南苑战斗中17岁学生兵李鸿斌等首次参战,日军记录称遭遇"白日下的噩梦"般顽强抵抗[13] 教育文化保护 - 平津沦陷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遭洗劫,南开大学被夷为瓦砾[17] - 郑天挺忍痛留下5个年幼子女只身南下,参与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17][18][19] - 西南联大8年培养8000多名学生,产生2位诺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等杰出人才[19] 全民抗战动员 - 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毛泽东等表示红军愿"保土卫国"[20] - 北平学联组织学生慰问前线并发起捐献麻袋运动,几天内大学校园麻袋"堆积如山"用于防御工事[21][22] -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和"八一宣言"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4][26] 国际影响与评价 - 中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日军主力,以3500万人伤亡代价赢得胜利[27] - 1942年伦敦媒体称英国战争实始于1937年中国七七事变,中国抗战"裨益英美匪浅"[27] - 中国以反法西斯四大国身份参与创建联合国和战后国际秩序构建[28]
《亮剑》重播档期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06:24
纪念活动总体安排 - 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文艺晚会、舞台艺术展演、美术作品展、主题展览等 [2][3][4][6] - 纪念活动时间跨度从7月持续到10月,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渠道 [3][4][6][7] - 活动坚持惠民导向,设置低价票和免费开放等措施 [3][46] 文艺作品创作与播出 - 广电总局推出多部抗战主题电视剧,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播出 [6][37] - 制作多部纪录片如《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东北抗联》等,预计7月起陆续播出 [6][38][39] - 推出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以轻体量、强节奏形式讲述抗战故事 [6][43]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已突破3亿,将安排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抗战剧目 [7] 主题展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7日起举办主题展览,展出面积1.22万平方米,包含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2][22]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面展示14年抗战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 [13][23][24][25] - 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展示抗战英烈家书等珍贵资料 [22][30] 国际传播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达7亿,将用82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抗战故事 [33] - 与俄罗斯合作拍摄纪录片《伟大的胜利》,首次披露苏联摄影师拍摄的珍贵抗战影像 [34] - 纪录片《共同的使命》由艾美奖得主主持,通过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抗战历史 [33] 技术创新与艺术表现 - 运用AI技术修复历史影像,还原真实场景,增强观众体验 [45]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采用一镜到底等创新拍摄手法 [45] - 文艺节目《烽火战歌》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强化视觉效果 [45] 数据统计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突破3亿 [7] - 微短剧用户达6.62亿,网民使用率近60% [4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规模7亿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