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海河之滨聚共识 上合携手绘新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备受期待
新华网· 2025-08-30 23:20
峰会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在天津开幕 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1][2] - 峰会将共同确定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 推动组织进入更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2] 上海精神的核心作用 -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始终秉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2] - 俄罗斯学者指出上海精神使上合组织成为凝聚共识、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平台[2] - 沙特学者认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使各方合作更加可持续 是组织成功的保障[3] 务实合作成果 - 中方接任轮值主席国以来成功举办100多项活动 促进各国间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4] - 围绕"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主题 各国在科技创新、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新增长点[4] - 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成为中阿合作重要新兴领域[4] 发展机遇与领域 - 亚美尼亚学者期待峰会在交通走廊建设、数字技术发展、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注入新活力[5] - 吉尔吉斯斯坦前外长指出青年委员会已举办创业、创意、文化等系列活动 希望加强学术交流和青年创业支持[5] - 马尔代夫媒体人特别关注峰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议题[5] 全球治理贡献 - 多国人士期待天津峰会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和崛起提供支持[6][7] - 阿富汗代表指出上合组织24年发展证明其能促进地区稳定并推动经济合作与文明互鉴[7] - 尼泊尔学者认为上合组织通过互信协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模式正获得越来越多全球南方国家认同[7]
习近平主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金句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上海精神的核心价值与历史实践 - 秉持团结协作、平等互惠、公平正义、包容互鉴的指导原则 成功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区域合作道路 [1] - 上海精神催生强大凝聚力 激发积极合作意愿 成为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2] - 坚持国际关系准则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 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 [3] 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举措 - 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 [5] - 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扩大本币结算份额 积极推进筹建上海合作组织融资平台 [5] - 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保障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流动 打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合作增长点 [7]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7] 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 - 坚决反对霸权霸道霸凌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8] -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 - 支持组织加强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交往 共同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 [8] -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原则 支持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及其他国家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合作 [11] 文明互鉴与可持续发展 - 珍惜地区文明多样性宝贵财富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为各国人民世代友好注入持久动力 [8] - 发起全球发展倡议 推动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6] - 在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深挖区域合作潜力 增强成员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8]
弘扬“上海精神” 贡献“上合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30 23:20
上海精神核心内涵 - 互信指超越意识形态差异 摒弃冷战思维 通过对话化解疑虑 [2] - 互利强调互相尊重安全经济利益 实现自身利益不损害他人 使合作双方受益 [2] - 平等体现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拥有同等权利 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2] - 协商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广泛沟通合作消除矛盾隐患 [2] - 尊重多样文明与谋求共同发展构成上海精神的完整时代内涵 [2] 上海精神历史渊源 - 源于1996年中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五国签署的边境军事信任协定 [3] - 从解决历史遗留安全问题发展为通过协商开展地区合作的上海五国机制 [3] - 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时正式提出上海精神 并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作为成员国关系准则 [3] 上合组织发展现状 - 成立24年来影响力与号召力不断增强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4] - 始终践行超越冷战思维的先进理念 坚持对话不对抗 结伴不结盟原则 [4] - 2018年青岛峰会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指明新时代发展方向 [4] - 成员国存在经济实力 社会制度 文化传统较大差异 [4] - 面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 欧亚大陆腹地存在大国地缘博弈 [4] - 恐怖主义 极端主义和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猖獗 冲击地区稳定发展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弘扬上海精神凝聚共识 促进地区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 [5] -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 通过合作促安全谋发展 [5] - 对接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 践行全球发展倡议 [5] - 发挥地缘 文化 制度优势 成为保障地区稳定促进经贸往来的支柱 [5] - 深化务实合作 为全球治理提供上合方案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 [5]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海河之滨聚共识 上合携手绘新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备受期待
新华社· 2025-08-30 16:00
峰会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在天津开幕 旨在凝聚政治共识并推动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 此次峰会为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将共同确定未来10年发展战略 [2] -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天津峰会 认为其将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多极化世界格局 [3] 上海精神的核心作用 - 组织成立24年来始终秉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 [2] - 沙特学者指出该精神使合作更具可持续性 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障 [3] - 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强调组织遵循上海精神实现高效运作 其宗旨在于增进互信而非对抗 [2] 务实合作成果 - 中方接任轮值主席国后成功举办100多项活动 促进各国间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 [4] - 围绕"可持续发展年"主题 在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打造新增长点 [4] - 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成为多边合作典型案例 [4] 发展机遇与领域 - 亚美尼亚学者期待峰会在交通走廊建设、数字技术发展和教育文化交流领域注入新活力 [5] - 吉尔吉斯斯坦前外长强调青年委员会在创业、创意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5] - 马尔代夫媒体人关注峰会聚焦包容性发展和互联互通 特别是气候变化应对议题 [5] 全球治理贡献 - 多国人士认为组织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6] - 阿富汗代表指出组织24年发展证明其能促进地区稳定并推动经济合作与文明互鉴 [7] - 尼泊尔学者期待组织团结引领全球南方国家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力量 [7]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奏响上合的和合之音——上合组织国家深化人文交流互鉴共谱文明发展新篇
新华社· 2025-08-30 15:22
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 文化领域合作自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起列入组织宗旨与目标 [2] - 形成文化部长会晤、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等多层次机制 [2] - 建立艺术节、传统医学论坛、青年交流营等品牌活动且辐射范围持续扩大 [2] - 白俄罗斯新加入文化合作协定及文化遗产保护协定以拓展多边合作前景 [2] - 媒体合作机制自2017年倡议后于2018年举办首届媒体峰会并签署文件 [3] - 2025年7月在中国河南举行媒体智库峰会以凝聚共同体建设合力 [3] 文化旅游合作项目与成果 - 2025年6月中乌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促进双向旅游便利化 [5] - 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与中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双向联动 [5]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积累民心相通效应并推动跨境支付互联互通 [6] - 上合组织秘书长建议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及发展青年旅游 [6] - 2025年8月在青岛举行上合组织国家优秀影视作品展映周包括中俄合拍影片 [7] - 青岛获评"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并建立经贸文化多领域合作 [7] - "旅游和文化之都"品牌覆盖印度瓦拉纳西、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及中国青岛 [7] 文明互鉴与文化遗产合作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文物联展展出吉尔吉斯斯坦黄金面具、巴基斯坦佛首造像等国宝 [9] - 文物展机制化常态化反映丝绸之路文明互鉴历史进程 [9] - 中乌联合修复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历时3年使古城重现光彩 [9] -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中亚多国开展联合考古与古迹修复工作 [9] - 2024年9月第五届上合组织妇女论坛展示中国传统马面裙引发文化共鸣 [10] - 科威特公主纳比拉·萨巴赫强调文化互学互鉴的共通性 [10] 青年交流与多元合作倡议 - 2025年7月23日上合组织10国青年代表共同发表《天津倡议》 [11] - 倡议提出通过艺术节、学术营、志愿行动搭建青年桥梁 [11] - 倡导以"和而不同"智慧促进文明对话与信仰交流 [11]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理马德布利
证监会发布· 2025-08-30 13:55
中埃双边关系发展 - 中埃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明年将迎来建交70周年 [2] - 双方将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构建面向新时代中埃命运共同体目标前进 [2] - 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 [2] 政治合作领域 - 双方要做坚定相互支持的好兄弟 不断巩固政治互信 [3] -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 [3] - 埃及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5] 经济合作领域 -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埃及"2030愿景"倡议对接 [3] - 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合作为牵引 [3] - 在经贸 联合制造 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 [3] - 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深化新能源 电动汽车 金融 海水淡化等领域合作 [5] 多边协作与国际事务 -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 [3] - 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3] - 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 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配合 [5] - 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担负全球南方重要成员的历史使命 [3][5]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证监会发布· 2025-08-30 13:54
国际多边合作 - 中国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2][3] - 联合国秘书长肯定中国为维护国际法和多边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 称中国是"捍卫多边主义的基石"[5] - 双方同意加强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人工智能 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5] 中国全球角色定位 - 中国在世界百年变局中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 通过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3] -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与各国共创美好未来[3] -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2] 联合国改革与发展 - 国际治理架构急需改革 需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5] - 需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和活力 使其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主要平台[2] - 重温联合国创立初心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5]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央视网· 2025-08-30 11:48
中国与联合国合作 - 中国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1] -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1] - 中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1] 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 -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国际治理架构急需改革 需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 [2] - 双方同意加强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人工智能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等领域的合作 [2] - 联合国愿维护宪章宗旨原则 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推进世界多极化 [2] 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 - 多边主义团结合作被认定为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 [1] - 中国成为捍卫多边主义的基石 为维护国际法和国际法治作出重要贡献 [2] - 当前多边主义 国际法 联合国权威面临挑战 需重振联合国活力 [1][2]
坚持命运与共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启示之五
新华社· 2025-08-30 11:24
历史贡献与国际合作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2] - 中国战区牵制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 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打败日本侵略者[6] - 日本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 超过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投降日军总和[8]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 193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不到日本1/4 钢产量不到日本1/145[13] - 20余万云南群众用9个月建成近千公里滇缅公路 抗战期间运输数十万吨物资[14] - 滇缅公路现90%升级为国道和高速公路 大瑞铁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连通南亚东南亚[15] 全球倡议与多边合作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国家参与 搭建最大规模国际合作平台[17] - 全球发展倡议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 开展1100多个项目惠及多国民众[17]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增至47国 通过文明对话活动促进民心相通[23] 国际支援与文明互鉴 - 苏联2000余名飞行员志愿来华支援 美军开辟"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21] - 上海收容2万多名犹太人 展现跨国人道主义援助[21] -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多样性[23]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新华社· 2025-08-30 09:53
国际关系与多边合作 - 中国重申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强调多边主义和团结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 [1] - 联合国秘书长肯定中国对维护国际法和多边主义的贡献 称中国是"捍卫多边主义的基石" [2] - 双方同意加强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 [2] 中国全球角色定位 -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承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1] - 中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三大全球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1] - 在世界百年变局中 中国为全球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 [1] 联合国改革与发展 -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国际治理架构急需改革 需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 [2] - 双方承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 - 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和活力 使其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主要平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