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第1视点丨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新华社· 2025-07-07 13:45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 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百团大战纪念馆矗立山间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 共同讲述着那段动人心魄的抗战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我东北 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 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 和正确的战略策略 担当起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百团大战,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抗日军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为粉碎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遏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逆流,1940年8月至翌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这是1940年7月22日签发的破袭正太路战役预备命令(中央档案馆提供)。 这是八路军和民兵破袭正太铁路(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 为掩护破袭,八路军129师385旅两个团连夜占领狮脑山,靠吃黑豆、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淞沪战场今安在?
新华社· 2025-07-07 08:52
淞沪战场今安在?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贾远琨、狄春 7月7日,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庄严 的仪式在此举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肃立默哀、敬献鲜花——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所在地,曾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又称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之一。这座纪念馆 记录下了1932年和1937年两次淞沪抗战的悲壮往事,同时也呈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十四年 抗战的卓绝历程。 纪念馆向南20公里开外的上海虹口,有八字桥、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址等抗战地标。在两次淞沪抗战 中,这些交通要隘均为敌我殊死搏斗的必争之地。 在纪念馆常设展中,巨幅相片震撼心灵——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中,一个孤零零的中国娃娃在啼哭,仿 佛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深重创痛。 "废墟中'中国娃娃'的形象,与后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形象,瞬间'点燃'海外舆论,支持中国 打赢正义之战的国际声浪也越发强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 苏智良说。 一·二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侵略者,后来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退守。国民党政府同日 本侵略者签订了《淞 ...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港首映
新华网· 2025-07-07 03:11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首映 -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香港举行首映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首映礼在香港铜锣湾影艺戏院举行 观众出席观看首映场 [4] - 电影制片人兼导演方励出席首映礼并接受采访 [5] 纪录片内容与历史背景 - 纪录片取材自1942年太平洋战争时期真实事件 日军运俘船"里斯本丸"号被美军击中 舟山东极渔民救起384名英军战俘 [2] - 影片历时8年拍摄 抢救性寻访亲历者及后代 挖掘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 [2] -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历史起点在香港 与香港有深厚渊源 [6] 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 该历史是鲜活爱国主义教材 提醒历史不应被遗忘 和平来之不易 [4] - 导演方励指出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 面向香港观众讲述抗战故事展现人与人真挚情感具有特别意义 [8] - 香港市民方女士认为 影片不仅是历史回顾 更提醒和平需要代代守护 [8] 影片发行计划 - 纪录片将于7月24日登陆香港院线 [8] - 公映前将进入香港理工大学面向学生群体展映 [8]
壮气遥托鱼雁 丹心永护河山(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6 23:11
一级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王俪桦配音 扫码收听 译制片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张筠英配音 扫码收听 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何恺鹏配音 扫码收听 7月7日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88年前,"七七事 变"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 全面抗战的序幕。 图为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一级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沙景昌配音 扫码收听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已经接待 各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与陈列馆相距不足百米,就是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抗联中学。这座以"抗 联"命名的中学,每年都要进行抗联精神的教育并组织学 生到陈列馆进行现场教学。今年清明节前,抗联中学师生 来到陈列馆,向抗联英烈敬献花篮,缅怀抗战往事。图为 抗联中学学生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八女投 江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李 钢摄 带着中国人真实朴素的情感,"人民家书"专栏今起和大家见面了。家书,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情絮语, 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它承载着游子的思念、父母的叮咛、夫妻的牵挂。然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 的烽火岁月里,一封封家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更是映照民族精神、凝聚家国情怀 ...
必胜信念,照亮胜利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7-06 22:52
上战场,害怕吗? 如今,10年过去了,目前健在的这些抗战老兵大多年近百岁。这些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我 们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走近他们,不仅是记录故事,更是赓续精神。 记忆,亟待守护。这是今年福建漳州市一份沉甸甸的数据:全市登记在册的抗战老兵仅剩14人,平均年 龄逾九旬。抢救记忆刻不容缓。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抗战老兵记忆抢救"行动。对思 维清晰的老兵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留存影像;对无法有效沟通的老兵,采访其亲属或战友;拍摄勋 章、证件、书信等历史实物并数字化保存。抗战老兵或激昂、或低语,他们的故事是最动人的民族记 忆。它能提醒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我是八路军,我身后有老百姓,不能退。"105岁的武恩,讲起那段峥嵘岁月,依旧热血沸腾。 "不怕!咱们共产党员不怕死,牺牲了都是光荣的!"年过百岁的郄顺祥的声音坚定有力。 朴素的答案,必胜的信念,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年穿越硝烟战火的青春少年,已鬓发染霜、步履蹒跚。走近抗战老兵,聆听他们藏在记忆深处的故 事,透过历经风霜的面庞,可以触摸那始终不曾褪色的信仰。 抗战老兵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胜利的见证。80多年 ...
无限山河热血中——倾听八十年前抗战英雄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7-06 14: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的纪念性报道,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新闻主要讲述了多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包括左权将军、杨靖宇将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八百壮士"等,通过实地走访和后人回忆的方式,展现了抗战时期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全文充满历史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但未提及任何商业或经济信息。
以文艺作品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3 22:08
纪念活动安排 - 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汇集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主力[4] - 8月至10月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全国遴选20部左右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40场演出[4] - 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主题展览,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6] - 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术作品展,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等300余件作品[7] 文艺作品创作 - 广电总局推进创作一批抗战主题作品,包括纪录片《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网络纪录片《和平力量》[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专题片《胜利》《山河铭记》,纪录片《受降》,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归队》[9] - 创作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9月至10月与观众见面[9] - 展出经典美术作品包括李桦《怒吼吧!中国》、唐一禾《七七的号角》、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等[7] 媒体宣传活动 - 广电总局组织"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大型接力直播[5] - 各地广电媒体记者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带领观众重温抗战记忆[5] - 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展播抗战题材经典作品,包括《悬崖》《闯关东》《亮剑》等[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平台、多语种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9]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新华社· 2025-07-03 09:46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1]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将于8月至10月组织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1] -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将于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1] 文艺作品与节目 - 纪念文艺晚会汇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将全面担当主力 [2] - 美术作品展将深入挖掘中国美术馆及各地美术馆馆藏的抗战主题经典作品 [2] - 《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电视剧,《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纪录片,《马背摇篮》《怒刺》等微短剧正在推进创作 [3] - 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将展播《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 [3] - 中央广电总台将推出《胜利》《山河铭记》《受降》《共同的使命》等专题片纪录片,以及《我们的河山》《归队》两部重点电视剧 [4] - 电影频道7月起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电影展播,包括《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八女投江》等近百部国产抗战影片 [4] 主题展览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将于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7月8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5] - 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并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 [5] - 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主线,展出《对日战争宣言》、赵一曼档案、洛川会议记录、《论持久战》等多种历史文物和文献 [5] - 展览重点凸显中国战场的东方主战场地位,通过大型主题视频、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中国支援盟军作战景观等展项展现其重要作用 [5][6] - 展览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突出反映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6] 宣传活动 - "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将从7月下旬持续到8月下旬,各地广电媒体记者将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 [3] - 十集特别节目《烽火战歌》将播出,电影频道推出主题电影展播 [4]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 2025-07-03 06:54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 晚会将坚持隆重而简朴 振奋且深沉的总基调 以守正创新的舞台表达突出纪念主题 [3] - 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将于8月至10月举行 从全国遴选的20部左右优秀剧目将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40场演出 [3] - 美术作品展将于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集中展览中国画 油画等300多件各类美术作品 [3]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 -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将创作推出一批题材和类型丰富的主题作品 包括电视剧 纪录片 微短剧等 将陆续在各大平台播出 [3] - 将展播一大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 并在各广电媒体和网络视听平台开设专题专栏专区 策划推出专题节目 文艺节目 短视频等各类内容 [3]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示将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组建精锐团队 将以高标准精心筹备系列纪念活动的报道工作 [5] - 总台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策划了一批专题片 纪录片 影视作品和文艺节目等 全平台 多语种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5] 主题展览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自7月7日开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5] - 展览共分8个部分 运用多种现代展陈手段 将珍贵文物 档案文献等立体呈现给观众 展览面积1 22万平方米 展出照片1525张 文物3237件 [5]
《亮剑》重播档期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06:24
纪念活动总体安排 - 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文艺晚会、舞台艺术展演、美术作品展、主题展览等 [2][3][4][6] - 纪念活动时间跨度从7月持续到10月,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渠道 [3][4][6][7] - 活动坚持惠民导向,设置低价票和免费开放等措施 [3][46] 文艺作品创作与播出 - 广电总局推出多部抗战主题电视剧,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播出 [6][37] - 制作多部纪录片如《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东北抗联》等,预计7月起陆续播出 [6][38][39] - 推出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以轻体量、强节奏形式讲述抗战故事 [6][43]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已突破3亿,将安排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抗战剧目 [7] 主题展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7日起举办主题展览,展出面积1.22万平方米,包含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2][22]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面展示14年抗战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 [13][23][24][25] - 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展示抗战英烈家书等珍贵资料 [22][30] 国际传播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达7亿,将用82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抗战故事 [33] - 与俄罗斯合作拍摄纪录片《伟大的胜利》,首次披露苏联摄影师拍摄的珍贵抗战影像 [34] - 纪录片《共同的使命》由艾美奖得主主持,通过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抗战历史 [33] 技术创新与艺术表现 - 运用AI技术修复历史影像,还原真实场景,增强观众体验 [45]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采用一镜到底等创新拍摄手法 [45] - 文艺节目《烽火战歌》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强化视觉效果 [45] 数据统计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突破3亿 [7] - 微短剧用户达6.62亿,网民使用率近60% [4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规模7亿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