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复兴
icon
搜索文档
14年浴血奋战,致敬英烈!胜利不忘牺牲 今日中国如您所愿
央视网· 2025-09-03 07:41
胜利不忘牺牲,9月3日,我们首当致敬英烈。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铁骨铮铮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涌现出杨靖 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 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他们以身许国、不畏强暴,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央视网消息: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14年浴血奋战,中国军民 伤亡超过3500万人。 此时此刻,我们要对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遇难的人们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我 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月3日,我们隆重纪念胜利,是铭记,也是告慰。 此时此刻,我们要对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遇难的人们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 丽史诗,取得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福祉显著提升。 此时此刻,我们要对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遇难的人们说:中 ...
铭记光辉历史,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砥砺奋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07:02
历史意义与民族复兴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彻底粉碎日本殖民奴役图谋并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1] -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民族复兴目标 [4] 战争代价与军事行动 - 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1] -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八路军和新四军通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打击侵略者 [1] 和平发展与国际贡献 - 中国始终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 -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身 并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2] 人民力量与抗战精神 - 全体中华儿女形成人民战争体系 包括海外华侨资金支援和文艺工作者宣传动员 [3] -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建立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 杨靖宇等英雄用鲜血铸就抗战精神 [3]
中国纪检监察报编辑部文章 | 胜利不朽垂千秋
抗日战争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的反抗外敌入侵斗争 [1] - 抗战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 -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深度 动员广泛程度和顽强战斗意志 [2] 抗战精神传承 - 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义无反顾投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2] - 淞沪会战"宁愿死不退让"、平型关大捷"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台儿庄血战"无墙不饮弹"、百团大战"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等战役体现英勇精神 [2] - 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 在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和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薪火相传 [2] 民族复兴进程 -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 开启了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历程 [3] - 从抗战胜利到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再到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航程 最终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 -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3] 人类和平与发展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捍卫人类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4]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社会构建战后国际秩序 开启追求持久和平的征程 [4] - 和平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需要坚决捍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 [4] 历史启示与现实意义 - 认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有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5] - 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深刻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5] - 感念先辈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抗争 有助于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获得新征程上的精神动力 [5]
微视频|不能忘却的记忆
新华社· 2025-09-02 08:29
历史纪念与精神传承 - 中华民族经历十四年浴血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 - 抗战英雄的精神成为民族血脉中的永恒记忆 [1] -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和更好开创未来 [1] 国家发展现状 - 百年大党目前处于风华正茂的发展阶段 [1] - 民族复兴进程呈现不可逆转的态势 [1]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正在全面推进 [1] 社会精神面貌 - 14亿多人民展现出意气风发、信心满怀的精神状态 [1] - 抗战精神在当代社会继续传承和发扬 [1] - 全社会形成铭记历史、自强不息的价值共识 [1]
时政镜距离丨英雄之路——承载历史,通向复兴
新华社· 2025-09-02 06: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 一条条以英雄命名的道路 化作嵌入城乡的红色血脉 涌动着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又似守护航向的灯塔 照亮如砥来路,指引光明前程 兆麟公园里,繁花似锦 簇拥着将军的雕像 晨曦穿过梧桐叶 斑驳地洒在一曼街 烤玉米的香气氤氲升腾 正午的左权路 车流如梭 夜幕下的靖宇街 灯火通明 街头巷尾飘过的每一缕炊烟 脚下行走的每一寸安稳土地 都是对这份无声守候的深情回应 以深沉敬意铺就的英雄路 它们化成眼睛 凝视着喧嚣与生机 它们化成臂膀 守望着城市的每一次日出日落 它们连接着历史,通向复兴的未来 统筹:毕晓洋 编导:卢烨 屈彦 记者:杨青 胡超 张启明 编辑:常能嘉 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民族的血脉将永远赓续 英雄的热血化作守护的臂膀 英雄的故事融入城市的日常 只要我们记得 他们的理想就绝不会凋零 ...
铭记抗战历史 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03:37
港澳同胞抗战贡献 - 港澳同胞在1938年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设立后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转运物资的重要枢纽 支持药品、粮食、军需品运输[2] - 香港文化界人士通过办报刊、写文章、创作话剧和抗战歌曲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2] - 1942年东江纵队成立港九独立大队 得到香港同胞广泛支持 参与营救文化界精英、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2] - 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和药品送往内地 居民倾力救助难民和保护抗日志士[2] - 港澳青年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部分献出生命 体现与祖国休戚与共的血脉联系[2] 抗战精神内涵与价值 - 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3] - 抗战精神作为集体记忆是增强国家认同的教材 展现家国情怀为实实在在的责任与担当[3] - 抗战精神构成港澳社会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形成跨阶层跨背景的团结应对当前挑战[3] - 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可转化为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的动力[3] 抗战精神当代应用 - 港澳需以背靠祖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坚定自身定位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3] - 经济多元化挑战、青年成长期待、与内地深度融合机遇需坚持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信念[4] -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制度开拓需发挥独特功能优势服务国家所需[4] - 国家繁荣为港澳发展提供底气 既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与实践逻辑[4] 民族复兴使命 - 港澳同胞与祖国共赴国难展现风雨同舟民族大义 八十年后肩负民族复兴新历史使命[4] -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 港澳将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4] -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未来[4]
守护历史真相 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9-01 22: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 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 了空前的高度。" 80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立于庄严的历史节点,举行盛大的纪念,既是对长眠先烈的告慰,让他们 看见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如今已是国泰民安;也是对每一名生者的提醒:历史从不是任人涂抹的画 布,当怀着对真实的敬畏去铭记,和平从来不是轻易拥有的馈赠,要揣着对未来的清醒去守护。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湾,海风裹着沉重的历史,拂过"密苏里"号战舰的甲板。当日本代表在无条件 投降书上落下最后一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终于在法西斯的溃败中渐渐散尽,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光辉,照亮了被战火啃噬得满目疮痍的世界。 在这个被永久铭刻的瞬间,《大公报》记者朱启平捕捉到一名年轻水兵的声音:"今天这一幕,我 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朱启平想起这场战争中流血成仁的将士与流血牺牲的民众,在心中默念"我 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 唯有带着不褪色的记忆走向未来、开创未来,才能避免战争悲剧在人间重演,让人类共同向往的和 平与繁荣,在一代又一代的 ...
开创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9-01 21:51
港澳同胞抗战贡献 - 港澳同胞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 积极投身抗日洪流 以家国兴亡为己任[2] - 香港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转运物资重要枢纽 爱国商人冒险运送药品粮食军需品支援前线[2] - 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创作抗战作品 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2]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获得香港同胞广泛支持 参与营救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2] - 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药品送内地 居民倾力救助难民和保护抗日志士[2] - 众多港澳青年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部分献出宝贵生命[2] 抗战精神当代价值 - 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3] - 作为集体记忆是增强国家认同的最佳教材 展现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3] - 成为港澳社会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形成跨阶层跨背景的团结[3] - 与新时代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可转化为攻坚克难开创局面的动力[3] - 以背靠祖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需坚定定位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3] 港澳与国家发展关系 - 历史证明没有祖国独立就没有港澳安宁 没有民族振兴就没有港澳繁荣[4] - 国家发展為港澳提供广阔空间 面临经济多元化挑战与内地融合机遇[4] - 需坚持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信念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实践[4] - 国家越繁荣港澳发展底气越足 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实践逻辑[4] - 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所需[4]
香港侨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
新华社· 2025-08-31 15:40
新华社香港8月31日电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华侨爱国精神,由中国侨联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联合 主办的香港侨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31日在港举行。 活动现场,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致辞表示,抗日战争期间,海外侨胞心系家国, 以赤子之心倾力相助,或慷慨解囊,或亲赴沙场,或奔走国际,为抗战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段 血泪交织的历史,既是民族记忆的瑰宝,也是爱国教育的珍贵教材。 中国侨联副主席余国春宣读了中国侨联贺辞:英雄不朽,正气长存!铭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 来,把对历史的尊重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希望香港侨界传承侨胞爱国精神,勇担历史使命,把握发展机 遇,坚定不移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 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作主题演讲,详细回顾了香港 在抗战中的重要角色。他指出,香港各阶层市民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祖国抗战。香港抗战史,特别是港 九大队的战斗历史是香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香港独特的历史作用,以及港人的爱国传统,特 别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紧要关头的历史担当。要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