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基建

搜索文档
社论丨发挥金融支持民企的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8:09
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通过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号召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破解民企融资难题,构建全周期、多维度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关乎市场经济活力再造的系统工程,随着相关举措实施完善,民企融资环境有望优化,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 [1][4]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降低民企融资门槛 - 建立新型信用评估体系,考察企业家人品、产品、押品,分析水表、电表、海关报表,将民企信息转化为可量化信用数据,用数据信用替代抵押担保 [1] - 运用金融科技重塑服务边界,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延伸核心企业信用,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突破物理边界,重构信用传递机制 [1] 金融持续支持服务民营经济 - 建立金融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平滑机制,如央行推出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提供较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2] - 商业银行通过授信滚动管理保证民企研发周期内资金连续性 [2] - 构建政府 + 银行 + 保险的风险共担模式,保障商业可持续性 [2] - 商业银行将民企贷款占比纳入 KPI 考核并提升权重,配套实施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氛围 [2] - 监管部门设置“两增两控”监管指标,从制度层面形成硬约束 [2] 生态再造构建金融新秩序 - 运用供应链金融重塑产业生态,搭建“产业云平台”,基于真实交易数据发放贷款,实现三流合一,破解“三角债”难题 [3] - 完善数字新基建,打造“金融数据港”,归集相关部门数据,实现企业画像秒级生成,助力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底层操作系统 [3] - 应用 ESG 理念作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3] 资本市场缓解民企融资困境 - 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扩大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覆盖面 [4] - 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全链条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 [4] -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对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起到催化作用,构建全周期融资链可解决民企不同生命周期资金需求 [4]
世纪互联上涨2.2%,报5.56美元/股,总市值14.96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4-29 13:40
股价表现 - 4月29日开盘上涨2.2%,报5.56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23.41万美元 [1] - 总市值14.96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82.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41% [1] - 归母净利润1.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6.93%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家美股IDC上市公司 [1] - 国内唯一"基地型+城市型"IDC业务同步发展的头部企业 [1] - 提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网络及云计算综合服务 [1] 业务规模 - 全国30多个城市运营超过50座数据中心 [2] - 基地型业务运营容量超过480MW [2] - 城市型业务运营机柜数超过52000个 [2] 区域布局 -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构建规模化数据中心产业集群 [2] - 支持一线城市向边缘城市数据平滑迁移 [2] 合作伙伴 - 微软战略合作伙伴,运营Microsoft Azure等云服务 [2] - 为全球超过6000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2] - 包括近百家全球高增长行业领军企业 [2]
一季度江苏生物医药、数据服务、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增速明显——从电力数据看“更高、更新、更绿”
新华日报· 2025-04-27 23:1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江苏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1992.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1] - 生物医药行业用电同比增长23%,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加41.4%,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激增52.5% [1] 高端智造产业升级 - 船舶制造业用电量增幅超9%,龙头企业聚焦LNG运输船、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应用数字孪生建模、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2] - 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叠加,带动用电量同比增长23%,创新药企呈集群式发展态势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攀升23.6%,集聚航空企业超400家,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2] 数字新基建发展 - 江苏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加41.4%,高于全国增速,互联网相关服务用电量中数据服务业占比达84%,增量贡献高达95.8% [3] - 2025年一季度数据服务业用电新装申请容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2.9倍,智能算力产业链用电需求急速攀升 [3] - 南京与苏州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达70%,凸显长三角算力枢纽地位 [3] 绿色能源转型 - 江苏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9484万千瓦,成为发电装机第一大电源 [6] - 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激增52.5%,海上风电测试平台等新型用电单元密集投产 [6] - 全社会用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30%,部分企业绿电消费占比达100% [7] 外贸与绿电结合 - 机电类设备制造相关大型外贸生产型企业用电量同比增加7.8%,占出口贸易额度"半壁江山" [7] - 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500余家重点企业入驻,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