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深度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 2025-06-20 00:31
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背景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1] - 四川具备文博 红色资源 生态康养资源等优势 21个市州四季有景 各具特色 有条件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 [1] - 加快构建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格局可释放各地资源禀赋优势 优化全省文旅空间布局 推动资源聚点成线 连片成面 [1] 文旅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 文旅产业链长 受益面广 涉及吃住行游购娱 可与农业 工业 商业 体育 教育等跨界融合 [2] - 文旅行业具有消费拉动 产业渗透 业态催化 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 [2] - "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是高质量发展大趋势 需加快推动全业态融合 [2] - 围绕首发经济 冰雪经济 银发经济 夜间经济 演艺经济等打造新场景可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五大重点任务领域 -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 [3] - 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3] - 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 [3] - 建设生态康养度假胜地 [3] -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3] 具体实施措施 - 加快打造文博旅游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健康旅游等新产品 [3] - 培育"跟着演出游四川""跟着赛事游四川""跟着美食游四川""跟着影视游四川"等新业态 [3] - 围绕成都世运会等国际大赛发展票根经济 创新推出文旅新场景和旅游新线路 [3] - 构建全域全季全龄全时文旅高质量发展格局 [3] 系统性推进要求 - 需把握产业属性 立足特点 突出规划引领 加强资源整合 [3] - 各地需精准定位 做强特色 形成竞相发展 协同发展态势 [3] - 充分释放四川文旅资源价值潜力 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3]
加快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四川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4:13
核心观点 - 四川省委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决定》,提出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等目标 [1] - 四川计划到202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800亿元、旅游总花费达2万亿元,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 - 四川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近12%,但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需推动全域全业态发展 [2] 文旅产业现状 - 四川文旅资源全国数量最多、类型最全、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横跨五大地貌单元,21个市州各具特色 [2] - 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产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弱、资源总量大产业开发少、经营主体数量大龙头企业少等问题 [2] 品牌建设 - 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锦绣"代表蜀锦蜀绣和锦绣河山,"安逸"具有强四川辨识度 [3] - 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建强宣传平台,提升金熊猫奖影响力,培育网红打卡地 [5] 世界级文旅地标建设 - 提升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品牌知名度 [4] - 培育若尔盖湿地、稻城亚丁等世界级新地标 [4] - 建设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及多条主题文化旅游风景道 [4] 四大名工程 - 名作: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建设文艺创作基地和影视产业园区 [5] - 名城: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支持7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5] - 名人:建好四川名人馆,加强名人纪念设施保护利用 [5] - 名品:擦亮川菜招牌,支持成都乐山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开发地理标志产品 [5] 财税金融支持 - 统筹整合50亿元设立四川省文旅商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6] - 鼓励文旅项目申报专项债券,对重大项目重点支持 [6] - 优化"天府文产贷",采用"银政担"模式,省级财政贴息1.5% [6] - 对文化企业提供先征后退、免征增值税等优惠,高新技术文旅企业减按15%税率 [6] - 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年减负约7亿元 [6] 配套政策 - 将印发《若干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包含细化任务和支持政策 [7]
四川将设立50亿元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18 13:39
基金设立与资金统筹 - 四川将统筹整合50亿元设立四川省文旅商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旅商贸产业 [1] - 四川省级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亿元,培育出电影《哪吒2》等精品 [1] - 资金支持原则为"资金跟着项目走"和"成熟一个、启动一个",重点支持世界级文旅地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重点项目 [1] 政策支持方向 - 四川将重点从"重统筹、转方式、减负担、增活力"四个方面发力 [1] - 强化统筹方面,围绕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等四大方向 [1] - 支持方向包括文旅融合重点改革、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等 [1] 创新融资方式 - 综合运用引导基金、专项债券、财金互动等多种政策手段撬动多元投入 [2] - 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融合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 - 采用"银政担"风险分担模式,省级财政按照贷款金额的1.5%给予贴息 [2] - "天府文产贷"累计发放贷款15.9亿元 [2] 税费优惠政策 - 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予以先征后退、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2] - 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文旅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 - 通过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每年为相关企业减轻负担7亿元左右 [2]
四川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6 21:58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四川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1 19亿人次 [1] -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7 1亿元支持18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撬动社会资本1500多亿元 [4] - 出台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 明确10个重点领域 推进超500个重点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 [4] 科技与创意赋能旅游产品 - 三星堆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024年文创产品收入1 96亿元 同比增长1倍多 [2] - 成都东郊记忆吸引近90家潮流品牌首店入驻 构建"打卡即消费"文旅引力场 [2] - 推出世界遗产 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 国际潮流消费新场景70余个 [2] 文化名片与国际吸引力 - 大熊猫 三星堆等文化名片享誉世界 过境免签 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化升级 [3]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 30万人次 成为外国游客热门旅游目的地 [3]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截至2024年底 四川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997家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90 3亿元 [5]
首都机场集团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民航网· 2025-05-29 05:25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国家战略部署和国企政治责任,科学研判十五五期间民航发展态势,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将发展融入国家和行业战略全局 [2] - 公司坚持"三新一高"发展理念,科学测算目标指标,系统制定十五五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坚持"开门办规划",加强与相关方信息交流,确保规划可分解、可落实、可评估、能实现 [2] - 公司坚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改革方案衔接,要求职能部门和成员单位按计划推进规划编制,战略发展部统筹协调 [2] 雷雨季节安全与文旅融合 - 公司强调筑牢雷雨季节安全防线,汲取行业内外负面事件教训,完善保障方案预案,做好防汛设备维保,强化一线人员培训 [3] - 公司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要求成员机场丰富航旅产品,挖掘线上线下宣传资源,推出特色文化航旅产品,与地方文旅管理部门、景区、酒店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 - 公司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鼓励基层首创精神,以科技创新解决运行效率、资源效能、经营效益等问题,实现科技兴安、科技创效 [3] 精神文明建设 - 公司要求各级党组织强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把握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民航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及作风建设相结合 [4] - 公司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求,推动企业文化融入中心工作,引领员工践行"至诚至简"核心价值观 [4] - 公司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宣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文体活动等提升员工文明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凝聚精神力量 [4]
吴桂英主持召开长沙市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长沙晚报· 2025-05-28 02:48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 会议核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1] - 会议强调要树牢"一座城"理念、坚持"一盘棋"思维 [1] 当前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 - 去年以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和差距 [4] - 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一体化发展 [4] 重点任务部署 - 突出抓好"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完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4] - 严格落实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推进"一厅一道一园"建设,做好产业导入 [4] - 推动科产融合协作,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4]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融城干道、地铁延伸、高速扩容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4] - 推动教育医疗政务等民生领域一体化,实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4] 组织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形成高效协作合力 [4]
“牡丹之都”绽放文旅新篇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5-21 02:43
菏泽文旅发展战略 - 构建"一核两区一带"文旅格局,包括世界牡丹文化旅游核心区、鲁苏豫皖交界区休闲度假目的地、水浒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文化旅游带 [2] - 差异化开发"牡丹、水浒、黄河、红色、农耕、祖源"六大资源形成独特竞争力 [2] - 牡丹观赏期带动抖音酒旅订单环比增长164%,销售额增长213% [2] - 水浒主题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60万人次 [2] - 黄河沿线非遗项目达74项,4A级景区4家 [2]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通过"政策+项目+品牌+消费"四轮驱动激活乡村文旅潜能 [3] - 已打造10条乡村游线路、43个景区化村庄 [3] - 形成工笔牡丹画、曹县汉服等近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 [3] - 巨野工笔牡丹画2万名画师年创150万幅作品,2024年实现书画产业综合产值45亿 [3] - 曹县汉服占据全国50%市场份额,年销售额120亿元,在72个5A级古风景区实现90%覆盖率 [3] 牡丹产业发展 - 构建"节会+景区+文创"立体化发展模式 [4] - 第34届牡丹节推出20余项活动,7大牡丹园接待游客增长34.3% [4] - 创新开发"丹萌萌"IP形象衍生九色华服 [4] - 牡丹产业已形成深加工产品260余种,年产值130亿元 [4] - 今年"五一"菏泽因牡丹热度涨幅167%,跻身全国小众城市TOP4 [4] 未来发展计划 - 实施"四大行动":消费提质、文化"两创"、服务升级、品牌创建 [6] - 年内争创4A级景区1家 [6] - 打造"菏泽有礼"商品体系 [6] - 目标"十五五"末实现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00亿元 [6]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0: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启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9 07:53
活动概况 -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在团一大广场启动,广州40家文博单位集体亮相[1] - 活动包含AI问答互动、AI文化创意设计、沉浸式戏剧表演、文艺演出及圆桌主题交流等环节[1] - 活动聚焦博物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包容、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回应数字化、全球化与多元化需求[1] 文博行业创新 - 博物馆运用智能导览、实时交互、VR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重构公众与历史的互动方式[1] - 通过"内容+平台"产业优势,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活化千年文明印记[1] - 广州打破行业边界,将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混合展示以促进融合发展[1] 主题区域展示 - 科技赋能区展出"博物馆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AI问答实现古今对话[2] - 有爱无碍区为残障人士提供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文化体验[2] - 无界共创区邀请观众体验AI文创设计,扮演"数字匠人"角色[2] - 多元服务区展示文博单位及科技企业的服务与文创产品[2] 行业交流活动 - 举办"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分享交流会,探讨AI虚实融合、多元服务及青年力量等话题[2] - 文博、高校、科技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博物馆与公众、城市、科技的深度链接[2]
青岛市南:文旅场景持续上新 消费活力有效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5-03 08:22
文旅融合与场景打造 - 市南区作为青岛核心城区,拥有滨海风光、历史建筑、商业集聚等独特优势,为文旅场景打造提供丰富载体[3] - 通过名人故居、古朴街巷等文化底蕴提升游客体验,例如信号山、小鱼山、大学路网红墙等景点吸引游客停留[5] - 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举办"单体运动帆""极速兜风快艇"等海上巡游活动,提供"海上观青岛"体验[5] - 青岛云上海天打造"青岛城市百年历史变迁"场景,结合超高速电梯和369米观景台吸引游客[5] 夜间经济与消费活力 -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夜市、非遗市集、奥特曼主题展等活动提升夜间经济活跃度[7] - "夜游浮山湾"航线结合灯光秀、歌手驻唱等环节,提供海上夜游体验[7] - 情人坝步行道以灯塔为坐标,结合美食、音乐表演等打造夜间消费场景[11] - 国际会议中心T台走秀以灯光秀为背景,吸引年轻人打卡[8] 商业综合体与互动体验 - 万象城、海信广场、金茂湾等商业综合体提供"游、购、娱"一体化服务[13] - 金茂湾购物中心推出"旅游地标盖章"活动,通过集章打卡增强游客互动性[13] - "青岛盖章本"包含五月的风、圣弥厄尔大教堂等城市地标,提升文化传播与趣味性[15] 影视文化与城市营销 - 市南区沿海一线、八大关、栈桥等景点成为影视取景地,借助华表奖举办提升城市曝光[15] - 影视IP与明星效应吸引游客前往市南区打卡,增加旅游吸引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