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搜索文档
印度宇航员时隔41年重返太空,莫迪祝贺
观察者网· 2025-06-26 07:58
印度载人航天进展 - 印度宇航员舒班舒·舒克拉成为41年来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印度人,也是首位访问国际空间站的印度人 [1][3] - 此次任务由美国公理航天公司组织,使用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预计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1]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支付50亿卢比(约5900万美元)用于舒克拉的席位和培训 [3] 国际合作与乘组构成 - 乘组成员来自印度、匈牙利、波兰和美国,由前NASA宇航员佩吉·惠特森担任指令长 [3] - 匈牙利和波兰宇航员也代表各自国家在四十多年后重返太空 [3] - 宇航员们在发射前进行了数周隔离检疫 [3] 印度航天未来规划 - 印度计划2027年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35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2040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3] - 舒克拉此次任务经验将极大帮助印度载人航天任务 [3]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进行多项测试为载人航天做准备 [3] 科学实验与公众互动 - 乘组将进行60项科学实验,其中7项来自印度,涉及微重力环境下动植物和人体肌肉表现 [5]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排舒克拉在太空与印度学生互动并回答问题 [5] - 计划安排舒克拉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太空互动 [5] 社会影响与象征意义 - 发射在印度引发庆祝活动,舒克拉佩戴印度国旗象征国家载人航天开端 [4] - 舒克拉邀请14亿印度人民共同参与这段航天旅程 [4] - 任务获得印度总理莫迪公开祝贺,称其肩负全国人民的愿望 [1]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快讯· 2025-06-25 09:27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动态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1] - 自2025年5月22日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后,乘组已完成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物资清点整理与转移等工作 [1] - 乘组承担的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1] -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航天员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准备 [1]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设计亮点抢“鲜”看
齐鲁晚报· 2025-06-18 07:00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进展 -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1] - 梦舟飞船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行器 承担空间站运营和月球探索双重任务[3] - 梦舟飞船去年2月正式命名 体现与神舟天舟飞船的传承关系 寓意载人月球探测的航天梦想[3] 梦舟飞船技术特点 - 采用模块化两舱设计(返回舱+服务舱) 在神舟飞船技术基础上全面升级[3] - 返回舱具备多次重复使用能力 可大幅节省成本提高效率[7] - 采用"群伞减速+气囊缓冲"着陆系统 双层气囊实现快速充气吸能[8] - 返回舱采用防热密封双层结构 通过气动优化降低再入热负荷[7] 梦舟飞船型号规划 - 规划近地版和登月版两个核心型号[5] - 近地版最多可搭载7名航天员 支持空间站运营任务[5] - 登月版(梦舟Y)可搭载3名航天员 执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5]
载人航天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
经济日报· 2025-06-17 22: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空间站于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标志着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 - 空间站已安全稳定运行,常态化驻留航天员,接纳9个任务乘组进驻,完成6次太空会师[1]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成功,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重大突破[1] 航天技术发展 - 测控通信系统覆盖率从2003年的15%提升至全程覆盖,实现航天员与地面顺畅的音视频通信[2] - 空间站应用系统突破轻量化、大承载结构动力学等关键技术,支持未来十年科学研究需求[2] - 实验柜设计目标是将地面实验室功能集成到不到2立方米的太空实验环境中[2] 航天员成就 - 神舟十五号指令长费俊龙见证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并参与空间站建成[1] - 费俊龙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神舟六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1] 未来发展目标 - 以运行好、应用好、发展好空间站和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为目标推进工作[1] - 航天团队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实现航天强国梦想[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产品亮相第55届巴黎航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2:1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参展情况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实力 包括长征六号甲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首次在国际航展展出 [1] - 展品涵盖长征二号丁 长征三号乙 长征六号甲 长征八号 长征十二号等运载火箭模型及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小型通信卫星模型 [1] - 通过视频和多媒体介绍探空火箭 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产品及应用 以及北斗导航 载人航天 探月工程 深空探测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发展 [1] 新型运载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为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 是中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 可满足卫星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 [3]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采用单芯级串联构型 具有简单可靠和任务通用性好特点 提升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 [3] - 长征十二号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至新台阶 完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3]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成果 - 长城公司完成商业发射101次 发射74颗国际商业卫星(含14次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和5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及261颗国内商业卫星 [5] - 提供52次搭载发射服务 将29颗国际载荷(含2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和127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 [5] - 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平台 整合各类资源 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和更先进的产品与服务 [5] 巴黎航展背景 - 巴黎航展创办于1909年 每两年举办一次 是世界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会之一 [5]
出大事了?马斯克才遭遇星链卫星大批坠落,龙飞船发射又无限延期
搜狐财经· 2025-06-11 12:30
SpaceX龙飞船发射任务延期 - SpaceX龙飞船发射任务遭遇无限期延期 原计划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的Ax-4飞船因波音宇航员被困事件被调换 新飞船用于执行Ax-4任务[1][3][4] - 发射任务最初计划5月29日进行 因飞船未通过飞行前检查的线束和降落伞袋内有湿气 延期至6月8日[6] - 6月4日SpaceX再次宣布延期至6月11日 因猎鹰9号火箭出现液氧泄漏问题 最终因泄漏问题未解决而取消发射[9][11] 星链卫星大规模坠落 - 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119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坠落 其中583颗为星链卫星[11] - 2024年有316颗星链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 NASA警告太阳活动增加可能导致更多卫星坠落[14] - 太阳第25个周期将在2025年达到巅峰 地磁暴可能加速星链卫星坠落[15] 印度载人航天任务影响 - 印度为本次任务投入54.8亿卢比(约4.59亿元人民币) 任务经验将应用于2027年首次载人航天任务[16] - 任务延期对印度航天计划造成重大影响 原计划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两周任务并进行60项科学实验 其中印度主导7项[17] - 印度ISRO多次发布预警 但任务仍不断延期 可能影响其2027年载人航天计划和后续空间站建设[19][21] 航天任务延期常态化 - 美国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曾因强制发射差点酿成太空灾难 SpaceX吸取教训不会强制发射[19] - 美国和印度航天任务延期已成为常态 需理性看待[22]
凌晨3:00,马斯克曝出特朗普最大“黑料”
凤凰网财经· 2025-06-05 22:42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0.25%,纳指跌0.83%,标普500指数跌0.53%。 热门科技股多数下跌,苹果、英伟达跌超1%。金属原材料与采矿涨幅居前,泛美白银涨超7%,美洲白银公司涨超4%,南方铜业涨超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54%,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跌超14%,盘后仍跌超3%。特斯拉中国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1662辆,同比下降15%,同月特斯拉在欧洲多国的销量暴跌。 据了解,当前美国的载人航天活动极大依赖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 不仅如此,马斯克还 直接在社交媒体爆猛料,称特朗普涉嫌爱泼斯坦性犯罪案,这就是美国政府没有将爱泼斯坦档案公布的真正原因。 马斯克@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称:"是时候扔出重磅炸弹了:@realDonaldTrump出现在爱泼斯坦的档案里。这才是这些档案至今未被公开的真正原 因。祝你今天愉快,DJT!" 此外, 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们表示,他对马斯克"很失望",因为马斯克比其他人都了解"大而美"法案的内容是怎么回事,却"突然之间"掉过头来反对法 案。接着马斯克迅速发帖"反击",称特朗普说谎、他之前根本没 ...
遥祝神州大地粽叶飘香 | 重温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祝福 130秒回顾↓
央视网· 2025-05-31 05:09
中国航天员太空过端午节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在中国空间站度过首个太空端午节并发送祝福[1][3] - 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2012年首次实现中国人太空节日问候[7][8] - 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2013年在太空食用豆沙粽并发送祝福[10][12]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2023年通过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接收50个储物柜货物包含"太空粽"[13]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2024年完成中国人第4次太空端午节庆祝活动[13]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 2012年神舟九号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以来首次太空节日问候[8] - 2024年神舟二十号任务显示中国空间站常态化驻留能力[1] -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具备为空间站运送节日物资的能力[13]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新华社· 2025-05-24 13:25
科技前沿探索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地下2400米处,是世界埋深最深、空间最大的深地实验室,用于暗物质探测等宇宙研究[4]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指出宇宙中约5%为普通物质,27%为暗物质,研究暗物质旨在突破人类对基本粒子和宇宙本质的认知边界[7]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江宁团队首创脑外科辅助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电生理信息实时高精度勾画肿瘤边界,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7] 高铁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团队攻克列车动力学难题,解决提速与桥梁安全问题,推动中国高铁从时速7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创世界第一运营速度[8] - 翟婉明表示中国正在推广更多交通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想象可能仍显匮乏,科学魅力在于不断解构"不可能"[9] 航天科技发展 - 航天员叶光富分享载人航天幕后故事,包括十年备战挑战、发射生理负荷及太空体验,展现从普通少年到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2] - 叶光富强调坚持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可实现仰望星空的梦想,并以天宫课堂趣味实验展示航天科技魅力[2][9]
铺就航天员回家路的“娘子军”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2:27
文章核心观点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背后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中的“娘子军”守护航天员从太空返回的最后一段旅程 [1] 分组1:团队成员职责与态度 - 包进进作为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在产品测试关键阶段扑在现场确认数据、赶写报告,认为数据判断产品状态且要对航天员生命负责 [2] - 隋蓉负责神舟十九号降落伞子系统研制,把产品当孩子,参与降落伞加工各环节,认为设计师要懂工艺和加工 [3][4] - 付春慧是降落伞加工技术骨干,用心缝好每一针,通过尝试不同缝纫方法解决主伞尺寸一致难点 [6] - 孙嘉璘负责神舟十九号降落伞设计,创新制作降落伞包装过程质量控制电子图册 [7] - 张亚婧是空投试验和总装负责人,常鞭策自己“因为成功,只能成功”,熟练操作吊车进行试验 [7] 分组2:团队成员经历与感受 - 隋蓉高中受杨利伟飞天影响埋下航天报国种子,飞船返回时心情从紧张到踏实再到骄傲 [3] - 付春慧上学时听神舟七号讨论热血沸腾,后来到508所从观摩到自己制作大伞感到自豪 [6] - 孙嘉璘90后,原想成为航天员,机缘巧合成降落伞设计师,看到神舟十九号成功返回很激动 [7] - 张亚婧看飞船返回直播时激动落泪,愿在青春里绽放护航伞花、演绎爱与奉献故事 [7] 分组3:产品相关信息 - 护航神舟十九号的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是世界最大环帆伞,护佑航天员返回 [5]